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申论范文

201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探寻户籍制度改革

编辑:sx_bij

2014-04-17

给定资料

资料1

一条本是普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因其中一条措施与“户籍制度”有关,便迅速成为各大新闻 网站的头条。该措施说:“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该取消落户 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与“国务院要求取消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同样引起关注的,是“居住证可以转上海户口” 的“上海户籍新政”,该项改革措施已获得舆论高度评价,称上海这一自1978年以来第四次户籍制度改 革,将引发全国连锁效应。

而2009年1月,广州市高层领导表示,将在花都、番禺试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行以具有 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市内户口准入制。除此之外,备受关注的社保改革, 公众呼声最高的“社会保险范围全覆盖”也与户籍制度密切相关。

就业、医疗、养老……2009年,户籍制度正成为社会力求变革、寻求机遇的一个突破口——通过 户籍制度改革,给地方引进人才和技术,激活地方经济;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创业和就业;通过户 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失业”的民生诉求。多方努力的“户籍制度改革”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推 进? “户籍制度”下累积起来的身份壁垒会不会在这一年被破除?这一场改革会不会如人们所期望 的那样,借思想解放的浪潮推进社会文明进程?都是人们分外关注的。仔细看来,无论是上海户籍 新政,还是国务院的“要求”,都不足以对户籍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前者,被当作人才引进的奖品 和工具;后者,虽是前所未有的举措,但同样属于“政策杠杆”。所谓“户籍制度文化”,是长期户籍制 度之下社会权益的不合理所形成的观念。农村孩子生来就是农村户口,进了城的农村居民是“跳了 龙门”;即便是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也因着经济上的差距有着身份的差异。前不久引起媒体广泛关 注的“讲上海话有没有文化”的争论中,一部分人所谓“烧香赶走和尚”的论调即是这类文化的代表。 在一些人看来,城市原住居民才是城市的主人,所有外来者则是客人。客人不能抢了主人的饭碗,更 不能抢主人的头衔“户口”。如此观点,凸显了自大与自闭,而对以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城市而言, 是不利于发展的。一直以来,我们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被看成“改革开放前沿”,所谓改革开放,不 仅是对外开放,还有对内开放。对外寻找发展通道,对内谋求合作机遇,而户籍制度改革便是对内开 放的一种。如何调整户籍制度下的利益格局,破除户籍制度背后的地方保护壁垒,冲破传统的“户籍 制度文化”,是2009年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使命。

资料2

因为没有当地户口,必须缴纳所谓的高额借读费,并不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上学难的唯 一原因。“北京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北京本地教材。孩子没有户籍只能借读,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 还得回家乡考......”从山西来北京打工的张某愁眉苦脸地说。

“城里孩子欺负人,他们总用异样的眼光看人,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读书。”这是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与城里孩子同坐一个教室的切实感受。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 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 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由此可见,受教育的权利是法律明确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它的实质是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外来务工 人员的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孩子没有贵贱之分,他们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学校都无权对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入学设置更高的门槛儿,用民工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并无奢望,只想孩子能够平等获得与城 里孩子同样的教育。但这样简单的要求也难以实现,现实在家长、孩子的心中深深烙下了自己是农村人 的印记,他们很难在都市里找到一块生活和心灵的栖身之地!

资料3

近日一则新闻揪疼了各地受众的心。当月27日下午,浙江台州殡仪馆内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一帮亲属正忙着为躺在担架上的“死者”穿寿衣,而不能言语的“死者”,手脚尚能动弹,眼角流着眼 泪......

“不是我们不想抢救,而是实在没钱治病,只好送到这里等死。”“死者”家属流着泪如是说。“死者” 名叫尤国英,四川人,一名在台州路桥负责清理垃圾的外来务工人员。

10月24日,尤国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3天内花去1万多元医药费。同在路桥打工的家人 眼见尤国英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而他们又无法再筹集到医疗费,无奈之下,家人决定放弃治疗,打算先 将尤国英送往所住出租房安置,再想办法提前送她回四川老家,但房东拒绝病人进门。走投无路,家属 决定将尤国英送往殡仪馆等死。那天,现场围观的群众了解情况后纷纷解囊,捐款3 380元,尤国英再 次住进了医院。这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无钱治病,又得不到医疗保险救济而采取极端方式的例子,但却 很典型地反映了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利缺失所引发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 度。《台州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第二条指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应当 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务工,由 于二元户籍制的规定,他们无法取得城市户口,不能被纳入城镇职工的行列,当然也就无法获得相应 的医疗保险待遇。

资料4

做蛋糕生意的郭望宣从河北老家来京已经6年,去年他在崇文区买了自己的房子。他告诉记者: “我算幸运,通过劳动致富能在首都买上房子。”买房后,郭先生就没再办暂住证,他老有一种抵触心理,

感觉自己被歧视。另夕卜,办暂住证时还要带居委会证明和各种证件,挺麻烦,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去办。

暂住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暂住地 公安机关发给暂住人员的合法身份证明。《暂住证申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暂住证的发放对象,即 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年满十六周岁的有关人员;第六条规定了暂住证的有 效期限最长为一年,暂住期满需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期满前办理延期或换领手续。因此,尽管郭先生在 北京购买了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房子,但因为户口的限制,根据规定他仍然应当每年办理暂住证,缴纳办 证费用,也就是说,他始终要“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在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当中,有能力在城市里买房的当然不多。北京市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以来,购 买经济适用房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北京市户口。外地人只能靠购买商品房来解决在北京的居住问题。 如今,像郭望宣这样劳动致富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里人没什么分别,只差一个户口,解决了户口,很多问 题也就随之解决。然而他却办不来户口,也不能摆脱“农村人”的身份。郭望宣没有“暂住证”也生活得 挺自在,而别的务工者就没这么幸运了。陈庆忠说:“一次我的几个工友傍晚出门深夜未归。后四处打 听才知道,工友们遇到执法人员盘查,他们出示暂住证后,执法者当即将暂住证撕掉,还趾高气扬地质 问:现在还有吗?歧视、戏弄之意令人无法容忍,遇上这种事,我们能不想家吗?”

外来务工人员在辛苦劳动的同时,还承受着社会保障无着、子女无学可上、工资薪金难讨的诸多压 力。他们为改变自己落后的生活状况而来到城市,却因为法律权利的缺失而导致自己在经济以及其他 社会权利等方面均无保障。而这些权利缺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仍在实行的二元户籍制度。

资料5

到乌鲁木齐市务工的农民肖天来,儿子在托儿所上户外活动课时,被另外一个孩子从滑梯上推 下并摔伤,经鉴定为十级伤残。“如果按照农村户口标准,只能获得伤残赔偿4 000多元,而如果按照 城市户口赔偿,至少可以获得1. 5万元。”因为两种户口伤残赔偿数额不一样,无奈,肖天来只好求助 于法庭。

法庭上,双方律师争论的焦点,无非是按城镇伤害标准还是按农村伤害标准赔偿的问题。表面上 看,两种不同的赔楼标准,直接给肖天来的家庭带来不同的经济赔偿金额。但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更值得 我们警醒:为什么户口总是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待遇纠缠在一起呢?到底还有多少户口“附加值”在制 造不公?原告律师认为,“肖天来和儿子虽然户口在农村,但一直生活在城市,案件发生地在城市,按照 法律解释应当适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而被告律师则认为:“肖天来的儿子户口所在地 为湖北农村,应该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可见,不消除固有的二元分割结构的户籍制度, 就无法取消依附在户口上过多的“附加值”,也就无法降低户口上的“资本”价值。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还处在二元分割结构,这种户籍管理体制,使得户籍被人为地赋予了太多的 “附加值”,以致高考、医疗卫生、就业入学等各个领域频频出现“户口”纠纷问题。今天发生在肖天来儿 子身上的赔偿糾纷案,同样是复杂、变相的户口“附加值”在暗地作祟。

这起赔偿糾纷案就如同一面镜子,毫无遮拦地映照出我国当前户籍制度上的弊病,如果不从根本上 改革城乡户口的二元化管理制度,不使户口完全与伤害赔偿、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保、社会 福利等彻底脱钩,即使出台再多的辅助政策、成立再多的监督机构,都将是舍本逐末,掩耳盗铃。

资料6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发展,以供应城镇居民定量粮为标准划 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实行二元户口管理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 所副所长张车伟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车伟介绍,自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后,中国形成了农村户口 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应当说,这种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曾在国家社会管理中起到 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实行户口登记制度,能够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劳动力合理配 置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二是通过公民身份登记,可以证明其身份并确立其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

另一方面,二元户籍制把市场人为地分割成两个部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严重地阻碍了市场 由农村向城市的自由传递,城乡市场按照不同规律运行,农民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农村市场难以启动, 反过来造成城市工厂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城市市场也陷入困境。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多人,2010年将有可能超过两亿人。预计城镇人口 的比重将由32%左右增至50%左右。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人 口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正在成为和谐社会难以共振的音符。

资料7

户籍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才是根本所 在。山东的周先生1994年辞去老家工作来北京发展,被一家公司聘为中层,2000年在京郊买了 一套两 居室的商品房,并依法取得了房屋产权证。但是年年要办暂住证,因为拥有住房办的是暂住证的B证。 他告诉记者,他不清楚还要在自己的房子里“暂住”多久?

早在1992年,国家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并于1993年6月草拟出户籍制度改革总体 方案,提出了包括“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性质,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原则, 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的改 革目标。

1998年7月底,国务院就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问题的意见》,出台了旨在改革“二 元结构”户籍体制的新的户口管理政策。

然而,10多年过去了,国内户籍改革总体进展依然缓慢,改革目标也远未实现。之所以进展缓慢,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才是根本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真实原因就 是公共财政拒绝迁入人口的侵占。以北京为例,在就业方面,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大都需要北京户口。在教育方面,外地人口子 女到当地正规学校上学得交两三万元左右的择校费。社会保障也是附在户口身上的一大利益,最明显 的就是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低保。拥有北京市户口的市民,如果年收入低于2 500元,就将被纳入 低保范围。而在中国农村,年收入低于2 500元的农民估计差不多有两亿。还有,在住房方面,经济适 用房也是本地居民的“专利”,低利息的公积金贷款也基本只属于当地城市居民。

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的户籍改革,也因为相关配套没有跟上,无力承担附加在户口上的诸多福利 而紧急叫停。

资料8

乡下人进城享受到的待遇不是城里人的仁慈所赐,而是一种权利,一种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一种国 际通行的人口管理办法之一,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为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和方便社会治安。“现 行户籍制度的突出问题是多种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合理附加。”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黄双全说,这些附 加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了 一个为众人所忽视的现象:制定改革措施的人一 律是城里人,论述改革的人也多数是城里人。“乡下人似乎不是被排除在外,而是被理所当然地不包括 在内。这就好像城里的大户人家关起门来讨论怎样安排乡下来的穷亲戚一样。可问题是,乡下人是否 应该有他们的声音?有他们的代表?因此我主张这类问题的决策权不在政府而在人大,全国人大应该 制定原则性的规定。只有这样,乡下人进城享受到的待遇才不是城里人的仁慈所赐,而是一种权利,一 种公民的基本权利。”

“制度的公正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实行一元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不只是一个人的身份变化问 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体制与改革方面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对阻碍经济全面发展的体制,就应当予以 破除。”杨春兴副厅长说。

张车伟副所长告诉记者,公安部29日召开了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议题之一是讨论建立城 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可这只是一次会议上的议题之一,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根本还未提上日程。 首要的是全国人大应尽快修订《户口登记管理条例》,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部门讨论。但毕竟坚冰开始 融化,户籍制度全面改革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

资料9

备受关注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20〇9 年2月24日零时在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上正式发布。来沪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 员都是《试行办法》的对象。

根据《试行办法》,申办本市常住户口需要符合5个条件,包括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 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持证期间依法在本市缴纳所得税;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 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除此之外,《试行办法》还对一些对象给予了优先申办户口的激励条件,比如说,如果在本市作出重 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或在本市被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且 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就不受持证和参保年限的限制;在本市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 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也可缩短至5年。

按照《试行办法》,符合规定条件,需申办本市常住户口的,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并 填写《居住证持有人办理本市常住户口申请表》,由用人单位负责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不 过本市对申办常住户口实行年度总量调控,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员按规定排队轮候办理。超出当年调控 人数总额的,将依次转入下一年度办理。

《试行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深化本市户籍管理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吸引人才来沪。上海市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有关职能部门将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试行办法》的试行期为3年。

10.上海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居住证转户籍”细则公布。试行三年期间预计不会控制落 户总量——继2009年2月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后,上海市昨曰 公布了该试行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从申办条件、激励条件、申请的提出、申请材料、办理流程、迁入户 口、家属随迁、轮候及其他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首批符合条件的最多3 000名“沪 漂”从昨日起可以申请上海户籍,预计两个月后有望出现第一批“居住证转户籍”的人员。

标签:申论范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