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 > 辅导资料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申论写作方略

编辑:qinh

2011-06-21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申论写作方略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备考周期了,为了方便给为考生备考,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小编为大家汇总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里所言“备考方略”,并非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的要诀秘籍(恐怕也根本没有这类东西),而是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段内,带一定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培养相应能力的系列做法。

“申论”考试已历时6年,其间初步成型的“三大块”(概述问题、提出对策、分析论证),在2003年和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职人员的“申论”考试中被突破,而2005年考试似乎又另辟蹊径,直接要求写起议论文来。真是叫人有些膛目结舌。难道“申论”竟然变幻莫测了吗?其实,笔者认为,这是发出了一个带有指导性和警戒性的信号,即“申论”应试者必须注重自身综合性实际能力的培养,而绝不能靠考前押题、猜题,搞突击复习的方法去应付——此路不通!

那么,“申论”应试真的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吗?笔者认为,事情并非如此。

首先,历年“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都是“供料写作”,而所供材料又都是涉及国计民生、带有普遍性、为来自各个方面的考生所熟悉的情况或曰“社会现象”。这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规律。这是“申论”考试命题所无法回避、无法改变,也不应回避、不应改变的。

明确了这一点,有志于做一名国家公务员,欲通过参加考试实现这一目标的同志,就必须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典型社会现象并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的习惯。诸如教育乱收费问题、商品生产领域造假猖獗问题、农村富余人员大量流入城市现象、虚假的政绩工程问题,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为大众所熟悉,为党和政府所关注。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能够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进行力所能及的考察、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研究,并能恰当地进行换位思考,如面对侵犯知识产权、假冒名牌的问题,不妨从消费者、行政执法者、被侵害的企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对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出理性的认识。如果把这种做法也看成是一种应试训练的话,那么,这就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能力训练。而长时间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训练”,就会逐渐形成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全面的、深层次分析的能力。具有了这种能力,任凭面对什么样的“给定资料”,就都能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何况,这种能力对适应公务员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申论”考试所要求阅读的“给定资料”,都是反映社会性问题或现象的,所以,这一能力与前述能力的形成实际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自“申论”考试以来,每年试卷上的“给定资料”都是散乱无序的,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梳理出命题指向。表面看是在测试阅读,实则通过阅读测试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社会现象(或者有关事件)往往是纷繁、复杂的,而非清澈见底、一眼洞穿。体现在试卷上,命题者匠心独运地设计出几年来已成定势的“给定资料”形式,将命题指向巧妙地隐藏于看似散乱无序的一条条材料中。材料年年有,年年各不同。这种状况怎是考前突击复习所能应付得了的?鉴于此,考生在平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适应这种阅读要求的能力。须知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有一个应反复进行的过程的是循序渐进的,决不能一蹴而就。具体讲,就是要在平时阅读报刊时,对社会现象各方面的报道和言论格外加以注意,力求迅速把握其核心和要点。就现象报道而言,要看出涉及了哪些方面,其实质是什么,反映这一点的重要段落有哪些。就有关言论而言,要看出其议论分析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加以支撑;你是否同意持论者的见解——如果不同意,则能从哪几方面进行反驳;如果有保留地同意,则应进行怎样的补充和修正,等等。一定要反复思考、揣摸,力争准确,并做好阅读笔记。这样来进行阅读,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就避免了一带而过、浮光掠影。可能刚开始阅读时,速度会很慢,但随着相应的阅读能力的逐渐提高,速度自然能逐渐加快,认识也会日益准确了。有了这种能力,面对散乱的给定资料,就很容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毕,从而为顺利完成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

标签:辅导资料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