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编辑:sx_zhangby

2013-10-30

精品学习网提醒广大考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在众多考生当中脱颖而出,取得骄人成绩,大家就应该早做准备,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多一些复习,多一些胜算。精品学习网,特地为您精心准备了2014年国家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希望在您的备考过程中能提供一些帮助。

2014年国家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

一、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正名”

基于多数考生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认识的误区,我们首先必须为其“正名”。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种水平较高的职业能力测验,它与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测验要求有本质的区别,最为明显的是前者侧重考查考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考查对语言包括字、词、短语、句子、段落及语篇的理解能力,考查语言文字知识的广度,考查对语言知识正确迁移的能力以及对语言规范运用的敏感性等等。其测验目标是要考查考生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语言文字信息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完成工作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可区分为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部分。言语理解,顾名思义,是我们在获得完整语言信息后的一定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语言单位从低到高依次为词,词组,句子,句群,篇章五级,其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任何复杂的信息都是通过词建立起来的,它是言语这座金字塔的基石。其次,这五级语言单位并不处在同一层级上,词与词结合组成词组,词组之间结合构成句子,基于语言单位的组合结构,导致了对语言的理解也是分层级,阶梯式的。而言语表达是基于言语理解之上的更高能力的体现,它包含了内在的思想组织,逻辑思维过程及外显的说话或写作的过程。它是考生获得一定语言信息后,通过运用自身潜在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然后运用所给定的语言形式恰当地进行表述以符合整个语义表达需求的过程。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就考查广度而言,2003年以前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呈多样化,全方位的趋势,涉及到从词、短语、句子、句群、篇章方方面面的理解与表达,但2003年后这种题型在考查广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其考查重点全部集中在了对长句理解和篇章理解上,又于2005年大刀阔斧地砍掉了篇章阅读理解题,仅保留了长句理解题,这种形式在2006年和2007年国家公考行测中一直保持不变。

就难度而言,也是逐年增加,往年的测查重点在于对关键词、句的准确理解,而近几年则上升到对片断文意的整体全面地把握,这种趋势直接体现了国家各极行政机关对人才质量尤其对阅读理解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三、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头戏“长句(片断)理解”

由于近年来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集中考查对长句的理解,在此我们仅对此作详细解析,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长句理解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考查对整个长句的整体理解力,一是考查对关键词、关键句意义把握的准确度与细致度。以下我们分别对这两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做一个详尽分析。

1.词义、句义理解类

对词义、句义的理解,主要考查对片断主旨、中心思想有重要影响的词或句以及容易对文意造成误解的的词句。言语理解与表达大多选取科技方面的文句,其中,那些直接宣告科技新发现的词句、证明或说明这种发现正确性的词句,介绍新技术操作过程、方法和步骤的词句,对新发现、新发明进行评价的词句都是值得考生格外关注的重要信息。其次,要快速浏览到一些表转折、递进、并列、总结、分类等关系的关联词,对于紧跟这些连接词的内容更要牢牢抓在心里。一般来说,此类题目万万不能断章取义地“就词论词”、“就句论句”,更不可直接从表面意义来轻易判定,而需要在对整个片断意义全面周到驾驭的基础上,反复琢磨,得出最佳答案。对于选词和选句填空题,尤其要不厌其烦地将词语或句子放入具体语境中,多次默读,看是否与上下文的语气,语义相关联,看上下文的文风是否一气呵成。

2. 文意推断、主旨概括类

之所以将这两种形式归为一类,是因为它们都是从宏观角度对片断的理解,前者要求考生根据已有资料准确推断出与文意相符或不相符的结论,在此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多数人由于习惯性思维,常常只看完资料不看问题就迫不及待进行作答,这样做法是极不可取的,因为如今的题目大都带有很强的诱惑性,有不少文意推断问题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思维方法,考查考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是寻找符合推断结果的答案,而是找出与推断结论不符合的一项,这就大大加强了题目本身的灵活性。后者要求考生对所给文字资料进行主旨、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做出全面,精确地概括与总结,作答的最高境界在于:这一概括既不能有原文信息的溢出又不可有原文信息的缺失。另外,顺便提一下,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发现:问题后面语气过于片面,过于绝对的选项都不正确。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2014年国家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希望在您的复习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提前预祝您取得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

2014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

2014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主要题型

2014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总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