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推荐

编辑:sx_zhangby

2013-10-27

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相信大家既充满期待,又感到紧张。如何做好复习计划、如何调整备考状态、如何做到考场超水平发挥、如何通过考试?这一连串的问题估计大家都在思考?请大家不要紧张,调整好心态,精品学习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提供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请大家及时予以关注!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削足适履 B. 扬汤止沸

C. 矫枉过正 D. 舍本逐末

【答案】 A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 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 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 B

一、从纵、横两方面揭示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的语言能力,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之所以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横向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占题量比例较高。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为例,四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量约占整张试卷的29%。这一近1/3的比例对于考生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取得高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通常处于整张试卷的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着实能够影响考生状态的发挥。加之此部分的文字量较大,阅读时间较长,考生若不能达到快速有效地阅读和解题,将会直接影响整张试卷的考试时间和其他几个模块的作答。

从纵向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对于申论以及面试来说均有很大的牵引作用。换言之,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测查考生能力时各个环节的考试设计并非割裂式的,而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从测查能力角度来讲,言语理解与表达重在测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众所周知,“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升华。因此,若要有出色的“表达”,“理解”首先要过关。如果考生在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过程中能够着重提升自身“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申论考试中去,将会在阅读给定材料上受益匪浅,不仅能加快阅读的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的质量,从而更为准确地提炼材料中的重要语句信息,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笔试环节结束之后,通过者还要进行下一轮的面试。面试则要求考生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流畅通顺的“口头表达”。由此可知,各位考生若能将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复习思路和解题技巧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程度,将会在公务员考试的其他几个环节有更为出色的发挥。

相信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解读,各位考生应该能够充分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及其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就要对这一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在备考时间还是在个人精力方面均要有所准备,从容应答。

二、从最近四年的试卷构成探究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重点及思路的转变

根据大纲中的具体表述,结合最近四年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试卷构成,可以说这部分所考查的能力及考查的题型已经逐步规范并趋于稳定。从题型角度进行划分,包括以下四类: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方省市的考试中,测查题型又有所差异。

首先,中央、国家机关在经历了几次命题思路的转变后,最近四年的考查题型趋于稳定成熟,主要体现在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上。以最近四年考试为例,每年的题量均在40题,这两类题型所占比例各为50%,分别集中在对“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上。

其次,各地方省市考试,由于地区分散,各地考情不尽相同,但多数是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为标杆进行命题的,在此基础之上个别省市又加上了对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的考查。可以说,地方省市的出题类型比较宽泛,处于稳中有变的状态。因此,各位考生在复习各地方考试时务必要了解各地的考情特色和考查题型,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复习。为此,我们特地为各位考生精心编制了各地方考试题型题量统计表,其中囊括了大部分省市的考试特点,考生可以根据此表及时了解当地的命题特点及题型题量。

从近几年的试卷构成来看,在命题思路方面,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词填空

中央、国家机关试卷主要集中测查考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应用的能力,其中词汇搭配和使用范围为考查重点。此外对于成语和实词的考查,越来越多地以结合、杂糅的方式出现,这种一题多点的命题思路应引起考生关注。地方考试中主要测查考生准确理解词语进行应用的能力,更多地集中在近义词辨析方面,为此,考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片段阅读

中央、国家机关试卷主要集中在“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和“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这两种能力的考查上,体现的题型为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并且从2009、2010年的试卷构成来看,意图推断题的考查比例有上升趋势。此外近几年偶有少量创新思路的题型出现,如2008年的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相结合的题目,2008年和2010年出现的语句排序题,等等。因此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过程中要秉承“抓住重点,兼顾创新”的原则,主要测查能力达到提升的同时能够保证创新题型不会失分。地方考试的命题思路主要跟着中央的步伐,只不过难度有所降低,因此考生只要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的思路和难度为准,就能够轻松应对地方考试。

3.语句表达

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中并不考查语句表达题型,不过很多地方考试中都会出现,当然每年的考试情况也有所调整,各位考生应及时关注历年考情。如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均在不同年份出现过对于这类题型的考查。这一部分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病句辨析和歧义句辨析两种类型上,难度不高,考生只要能够清晰地将病句和歧义句类型及考点把握清楚即可。

4.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曾经是中央、国家机关考试的题型,但是随着命题思路的变化,近几年的考试中已经不再列为考查题型。不过在一些省份的考试中还是涉及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通常是与片段阅读、选词填空这类题型相结合,设计1~2篇的题量。也有些省份比较特殊,比如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完全以篇章阅读为载体,此外云南省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也非常明显,所占比例较高。相对于片段阅读而言,篇章阅读的题型难度较高,题材内容广泛,涉及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的文字量在1000字左右,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整篇文章对4~5道题目进行回答。针对这类题目,考生在掌握片段阅读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要把整合能力加载到篇章中来,此外多多练习也是一种强化训练的方式。

三、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误区中反思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

考生在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之初,常常会产生以下几个误区:

1.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就是考语文基础知识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言语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公务员考试在设计这部分题型时主要集中在对应试者思维能力的考查上,比如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而并非常规意义上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考生若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不应该集中在“死记硬背”上,而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真题思考命题人在题目背后考查的要点及思维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一通百通,提高效率。

2.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没有什么做题的技巧和方法,就是单纯地阅读

相信有相当数量的考生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题目没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就是单纯地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然后再根据多年养成的“语感”选择一个答案。但是我们马上就会面临这样的窘境:有些题目读完之后观察选项,发现似乎都有一定道理,模棱两可,真假难辨,而时间就在这不断的犹豫徘徊中悄悄溜走。此外还有许多题目,哪怕是选对了,也是偶然猜对了答案,至于为什么对,或者为什么不对却理不清头绪。如果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题中出现了上述状况,说明你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类题目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尚处在单纯阅读判断的初级阶段。

事实上,最近四年试卷构成已经体现了言语部分的命题重点和思路转变,四种不同的题型有着不同的测查重点和复习要求。此外考生应结合历年真题的命题思路,认真地将涉及的考点和考查能力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注意锻炼和培养自己对于题目之外的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命题人出题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整个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思路进行整合,全面理解命题人的思路和技巧,能够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判断与申论进行整合性、系统性的梳理,从而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希望为您在的备考中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请大家做好复习计划,调整好备考状态,及时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片段阅读题型介绍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精解

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常考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