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同步知识点 > 语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七律.到韶山》赏析

编辑:

2014-06-08

【用典】别梦依稀咒逝川

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里的逝字,汉儒注,以及尔雅、说文,都当往字讲,而往字依古注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既往,一是前往。依照既往解,则逝字就是消逝的意思,依照前往解,则逝字就是前进的意思。两者都有根据,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又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诗中有句:“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此诗感叹时光流逝,人世苦短,年貌易改。言外有劝人惜时之意。

【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赏析】

首联:暗暗点出回到故乡。不说回到故乡,却说“别梦依稀”,仅这四个字,便把蕴藏在深心中的“桑梓之情”全部宣露了出来。这句诗里,毛泽东的故园情怀,真切而自然,实实在在,如水,浸染了故园的泥土,如岚,覆盖了故园的山川。这一点和一般常人是相同的。而“咒逝川”,一个“咒”字则只是诗人独特感受和主观态度的个性化的表达。仅仅这一个“咒”字,便给“故园三十二年前”的“逝川”与“别梦”泼洒上了一层浓郁的色调。

颔联:紧承“三十二年前”,概括表述当年的斗争形势。当时的韶山异常贫困,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山林,被地主豪绅霸占。百分之六十的农户靠乞讨度日。当地民谣称:“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农民头上三把刀,债务租重利息高。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离开韶山时,他向乡亲发出气壮山河的誓言:“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了!”

这十六字无疑是对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红旗,是马列主义,是苏维埃,是共产党的旗帜卷起了农奴戟,是那样鲜明生动的形象塑造。“红旗”、“黑手”,针锋相对,爱憎分明。当诗人在说“红旗卷起农奴戟”时,显然是洋溢着自豪感的回忆,是赞美;当诗人在说“黑手高悬霸主鞭”时,则投掷着愤怒与蔑视的目光,是贬斥。一个“卷”字状写了农民运动波澜壮阔、迅猛发展的声势。但是,农民运动却引起了地主豪绅极度的恐慌和无比的仇恨,他们和各派反革命黑暗势力勾结串通,用他们罪恶的黑手,用反革命的武装力量来镇压和杀害革命者,所以称之为“黑手高悬霸主鞭”。

颈联:假如说颔联两句是一正一反,这里颈联两句则一反一正:“为有牺牲多壮志”,正上承“黑手高悬霸主鞭”,讲的是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于是顺理成章,下句紧接着说:“敢叫日月换新天”,说的是敢于胜利,取得光明。是对上句“壮志”的具体说明。两句的重心集中在一个“敢”字上。这里的“敢”字,用得遒劲、有力、贴切,它雄浑刚健地体现了革命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是胆量,是勇气,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一个“换”字,又生动地显示了革命人民改天换地、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壮举。如果说前一联是中国革命行程的概括,这一联就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概括,这个精神就是勇于牺牲,敢于胜利,是教日月换新天,而不是天换新日月!合起来看,上下两句,包容着多么丰富的斗争史实,又体现着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

尾联:毛泽东的思绪终于回到了眼前,此时已是韶山的傍晚,夕阳下炊烟袅袅,风吹稻菽千重浪,遍地的劳动人民,他们与牺牲的英雄一样,是真正的人民英雄。再遥应首联“别梦”,紧承上句“新天”,总结说:“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对久别重归的韶山故乡作了形象的歌颂。谁“喜看”?自然是诗人“喜看”; 这“千重浪”的“稻菽”;这“下夕烟”的“英雄”,是眼前景,不出一望之遥;但它仅仅是属于韶山一地所有吗?它不同时也是全国广大农村的普遍风光吗?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全国,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全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现在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综览全诗:首以“别梦”开端,暗示回到故乡,而又荡开到“三十二年前”;末以“喜看”作结,正面形象歌颂。前“咒”后“喜”,自然对应。中间两联四句一正一反,一反一正,正好把三十二年的历史发展按序表述了出来,由“咒”而“喜”,绾合首尾。真是“一气相生,旋转自如之作,最为上乘”。(施补华《岘傭诗话》)真情壮采,自然浑成;五十六字,字字珠玑。既是思,又是情;既是景,又是史;既是抒情,又是叙事。思想深刻,情真意切,景在眼前,史在思中,抒情深沉,叙史精括,让我们读到了文学史上唯一的一种情怀,既是故园情怀,也是岁月情怀;既是历史情怀,也是革命情怀,更是人民情怀。句句都是直抒胸臆,合读恰成一篇革命史诗。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的编辑为各位考生带来的高中语文知识点:《七律.到韶山》赏析,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2014年高一语文知识点: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