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同步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关于中国的盐场的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编辑:

2013-11-26

苏北盐场(Subeiyanchang)

又称两淮盐场。它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北的黄河沿岸。由于在淮河故道入海口的南北,故名两淮盐场。其中在淮河以北的叫淮北盐场,在淮河以南的称淮南盐场。实际上苏北盐场包括大小19个盐场,每年生产原盐近300万吨,是我国四大盐场之一。其中以淮南盐场开发历史最古老;淮北盐场生产规模最大。素有“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两淮盐税甲天下”之说。西汉时,“吴王濞封广陵(今扬州),煮海为盐”,这是两淮盐业见于史籍记载之始。盐城在西汉初,因盐置县,名盐渎,晋改名盐城。在北宋以前,淮南盐场的生产规模最大,当时,“南兖州的盐城县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工私商运,每年常有船千艘往来”。而淮北盐场仅初具规模。淮北盐场的兴旺开始于北宋,在海州设有板浦、惠泽、洛要三盐场,年产盐47.7万余担。当时,涟水县扼淮河入海口,中转运盐最为便捷,1023年前后,这里设有搬运仓,专门搬运海州、涟水所产之盐。故宋代中叶后,淮北盐场有较大发展。1194年,黄河南徙,夺淮入海,所带泥沙大量沉积于河流入海处,迫使海岸线向东扩展,使淮南盐区距海日远,给盐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自然条件上,淮南降水多于淮北,对制盐业不利。如此种种原因,淮北盐场生产大大超过淮南盐场。清代,淮北盐场下设临兴(今青口盐场一带)、中正(今台南、徐圩二场范围)、板浦(今灌云县北)三场。到国民党统治期间,盐场破坏甚重,1949年前,年产盐量仅有30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修筑了200多公里的捍盐大堤,以抵御海潮对盐田的危害。以后又相继建造了48座水闸、多处机械扬水站和淡水排洪河道。2000多处旧式盐滩经技术改造变为规格化的新式盐田。目前淮北盐场从积水、制卤、扒盐、运输、集坨、外销到盐滩维修等都实现了机械化。由于上述方面的建设,淮北盐场生产有很大发展,1978年原盐产量已达到269万吨,且优等和一等品率达98%。现在苏北沿海12个县市都有盐场分布,主要由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新滩和射阳8个分场组成,盐田总面积扩大至6.5万公顷。

四川自贡井盐(Sichuanzigongjingyan)

我国最大的井盐产地。在四川省南部偏西的自贡市附近。自贡地区东边属富顺县,西边属荣县,因两地都盛产井盐,所以在川盐生产史上称为“富荣盐场”。盐场分东、西两场,东场的卤水自己喷出,被称为“自流井”;西场的井盐质量特别好,曾用来进贡宫庭,故称为“贡井”。贡井盐场的前身就是富荣盐场西场。自贡岩盐、天然卤水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仅威西盐盘体储量就达174.6亿吨,它产于三迭系碳酸性岩及硬石膏层中,盐层平均厚26米,最厚40米,分布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具有规模大、品位富、埋藏浅等特点,如果按现在开采水平计算,足足可采二千年。除威西富矿外,自贡其他地方还尚有剩余储量 216.6万吨。天然卤水资源虽已经千年开采,但仍有5535万立方米的剩余储量尚未利用。其内富含硼、溴、钾、碘、锶、理、铷等3O多种元素,为盐卤化工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四川盐卤井一般分为黄卤、黑卤、岩卤三类。黄卤井含有大量泥沙、氧化铁,故色黄。井深400—750米,含盐量为12%;黑卤井含硫化氢和较多的有机物,颜色发黑,距地表约800—1300米,含盐量达18%;岩盐卤井深260—300米,清水注入后,将岩盐溶解成卤,含盐量达 15%。三种盐卤以岩盐卤井最多。目前多在背斜的断裂地带打井取卤,各种卤井约四五万口。制盐燃料常用天然气,用它熬制的细粒盐,具有色白、杂质少、品质佳的特点,人们称它为“火花盐”。用煤炭做燃料煎制成的细盐粒,品质比火花盐还好,称“炭花盐”。现在自贡原盐产量约占全川原盐产量的三分之二;占全国井矿盐产量的40%。自贡井盐生产历史悠久,最早开采是在公元前250年的周秦时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第一口盐井凿于双流县境(古称广都),是由秦蜀郡守李冰主持进行的,人们把他称为“井盐之父”。到西汉中期,四川井盐产地达14处之多,左思《蜀都赋》在描写井盐生产景象时说:四川“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华阳国志》也记载:“……井有二水,取井水煮之,一斛(卤)水得五斛盐”。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煮盐的记述。后来自贡因采盐凿井技术发展最快,从唐至明清,一直为四川最重要的盐产地。唐代,仅富义盐井就创造了日产盐9.15万公斤的记录。1800年,四川犍为、富顺等地区已形成拥有工人数十万计的大盐场。原盐年产量达20—30万吨,川盐生产规模几乎可与海盐相提并论。现在自贡已建成大安、长山、邓关、贡井、自流井等著名盐场。

这篇关于中国的盐场的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点总结  

有关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标签:地理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