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范例: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

编辑:

2016-08-12

第三、诵读欣赏法,着重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观以前诗歌鉴赏的误答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轻读诗,重做题,语感弱,对诗词理解不强等,朱光潜也曾说过,一般青年人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说明现代学生在朗读、品读诗歌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够,所以,学习诗词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重点,因此,学习诗词前的朗读必不可少。我选择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

(1)听读,多媒体播放录音,让学生们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拨:学生们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诗词描绘出来。

教师进行总结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湘江的水日夜不息的向北奔流,远远望见层层叠叠的树林,经过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湘江碧绿清澈,无数船儿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水里自由的游泳,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么能没有思绪呢?谁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回忆当年,曾经有许多同志到这里游览,度过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正值青春年少之时,同学们意气风发,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遒劲有力的文字,视反动阶级为粪土。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教师点拨:注意诗词中的生字词

第四、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诗词

教师知道学生对全诗词的两大部分有一个总结,让学生学会归纳,问: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明确: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谁主沉浮?”这个囊括悠悠时空、茫茫大地,涵盖人类历史、现实斗争的大问题,正体现了本篇的中心思想。

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但又专写其在长沙的行迹,追忆了同学时光,又以贴切本地风光,使全词的取材即绘景和叙事两者又复统一,紧紧集中在词题“长沙”上。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第五、着重分析诗词,分别理解上阕和下

1.分析上阕

学生齐读上阕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问:(1)作者在前三句给我们交代了什么情况?

(2)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

(3)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4)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学生分组讨论有利于进到学生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并少走弯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教师明确:

(1)时间为深秋,地点为橘子洲,游者为作者独自一人。

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独立一词不仅表明了站在橘子洲头的是独自一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2)中间七句。

(3)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 物,由点到面。

(4)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

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 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2、分析下阕

教师读下阕内容,问:下阕忆往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出问题后,学生仍然合作交流,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竞争,这样下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的信息量,每个同学自身对诗词有着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互补中得到提高。(好处: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于专业,如果在学校擅于团队合作,在工作中一样能发挥合作力量)

教师点拨: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问”,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现在是不是感觉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的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汇总:第一单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