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物种起源说课稿模板精选

编辑:sx_gaohm

2016-03-18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精品小编准备了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物种起源说课稿模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说教材

1.  这篇课文的地位、作用

《〈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以我的理解,本单元第一课安排了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带有极强的政治意识的策论文章,本课安排于这一课之后,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目标的确定极其依据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一学生学习现代文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而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3.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A.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B.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4.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而言,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枯燥也不易懂,要正确、迅速地筛选出有关信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学的重点A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方法

1.   教的方法:温故知新法  点拨法   讨论法

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是如何筛选信息的,然后“知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采用讨论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找出相关信息,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2.学的方法:联系法   归纳法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先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上的筛选信息作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联系前一课配合这课讨论思考找出相关信息,归纳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然后由理性意识指导运用。

3.教具的运用: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沉闷,为了增加教学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在平台上教学。

三.说程序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利用平台,在屏幕上展现达尔文的肖像图

问“大家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答“达尔文”;问“那么,他的一部很伟大的著作是什么呢”答“《物种起源》”

在屏幕上展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扫描图。我们都知道《物种起源》这本书,那么,达尔文在这本书前面写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

建立联系,

激发兴趣

二.

疑难字词

抽六位同学分别解释以下六个词语,老师给予纠正或补充:  琐屑  审慎  趋向  札记  物种  传布

这一课的内容比较艰深,疑难字词应疏通,而用抽问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培养他们自行解决生字词的习惯。

三.

由题解导入

课文内容

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导言’吗?”,提问学生,然后由老师总结,屏幕上出现:

导言:即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出版意图、作者情况等的文体。

问“在达尔文的这篇导言中,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三方面:编写经过,著作的性质,作者的基本观点。”再问“那么,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学生思考回答“三部分”,请一个学生回答如何划分,然后,屏幕显示划分结果:

第一段(1—2):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第二段(3)  :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

第三段(4—7):简介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由题解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段,进入课文内容,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问题深入浅出,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并记住“导言”这个概念。

四.

筛选信息

每段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对每段进行筛选信息屏幕上将出现各个问题,由学生讨论思考回答,老师点拨,然后屏幕出现正确答案

1.  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

2.  二自然段中,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3.  找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  第四自然段,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5.  第五自然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6. 第六自然段开头“根据上诉理由”具体是指什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