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一数学说课稿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说课稿: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编辑:

2015-12-09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边操作边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教科书上的表3—2,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与体会二分法实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个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故它的零点在区间(2,3)内.进一步利用函数图象通过“取中点”逐步缩小零点的范围,利用计算器通过将自变量改变步长减少很快得出表

3—2,找出零点的大概位置.

[设计意图]从问题1到问题2,体现了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问题2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同时也突出了二分法的特点.通过问题2让学生掌握常见函数零点的求法,明确二分法的适用范围.

3.问题3:对于其他函数,如果存在零点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求它的近似解呢?

引导学生把上述方法推广到一般的函数,经历归纳方法的一般性过程之后得出二分法及用二分法求函数f(x)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注意引导学生分化二分法的定义(一是二分法的适用范围,即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二是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f(x)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

2、求区间(a,b)的中点c;

3、计算f(c):

(1)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2)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

(3)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

即若|a?b|??,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可以简约地用下图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二分法的适用范围.

2、用二分法求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函数y?f(x)在x∈(1,2)内零点近似值的过程中得到f(1)?0,f(1.5)?0,f(1.25)?0,则函数的零点落在区间( ).

(A)(1,1.25) (B)(1.25,1.5) (C)(1.5,2) (D) 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缩小零点所在范围的方法.

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x?3?lgx在区间(2,3)内的近似解(精确度0.1).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学生归纳,互相补充,老师总结:

1、理解二分法的定义和思想,用二分法可以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但要保证该函数在零点所在的区间内是连续不断;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知道理解二分法定义是关键,掌握二分法解题的步骤是前提,实际应用是深化.

(六)课外作业

1.[书面作业]第92页习题3.1A组3、4、5;

2.[知识链接]第91页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3.[课外思考]:如果现在地处学校附近的地下自来水管某处破裂了,那么怎么找出这个破裂处,要不要把水泥板全部掀起?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探究课.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教学出发点,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去取得成功,顺应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满足学生渴望的奖励结构.整个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训练了他们用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转化类比思想.

(2)注重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与现实生活中案例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福建师大附中 周裕燕

点评:

本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探究课.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以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计的问题情境顺应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思维训练,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

本节课采用 “问题情境— 意义建构— 数学理论— 数学运用— 回顾反思” 的教学流程。周老师在课题引入时,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找出电话线故障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采用探究教学方式,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既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品质。此外,周老师在本课例的设计中,能很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使“方法建构、技术运用、算法渗透”三者同步发展。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对函数知识的拓展,既体现了函数在解方程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又为高中数学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数

形结合思想、二分法的算法思想打下了基础。周老师不仅注意到本节知识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而且还注意将本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说课稿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数学必修1优秀说课稿模板《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高一数学必修1说课稿《函数的单调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