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生物说课稿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说课稿: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编辑:

2015-10-23

1、导入

以观察活动引入: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

”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

2、新课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1)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向光性现象结果,说明了植物具有什么性质?——植物具有向光性。

设疑:胚芽鞘为什么会生长?为什么会弯曲?这与植物自身的哪个部位有关?

(2)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向光性研究结果,胚芽鞘的生长、发育与哪个部位有关?——生长、发育与尖端有关。

设疑: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什么地方?

(3)根据实验的第三部分——感光部位的研究结果,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什么地方?——感光部位在尖端。

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4)根据实验的第四部分——生长部位的研究结果,生长部位——尖端下面的部分。

(5)根据实验的第五部分——验证性实验结果,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这样通过多个实验的多媒体演示过程,强化学生的思维,最终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科学研究过程的”条件反射”。

为了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首先也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实验,并在其中特意设置一些”陷阱”,通过多次”请学生进入‘陷阱’”,来强化设计实验时应该控制的变量问题,从而在学生的认知领域里初步构建出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体系。

3、归纳总结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置上拓展思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如何实施好自己的实验方案。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实验           提出假说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说课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说课稿高二

生物《生物膜系统》说课稿高二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