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三地理说课稿

高三地理学科说课稿: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编辑:sx_gaohm

2016-01-11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学科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是人教版的第二章第一节。在这一节中学生首次接触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知识,这三部分知识间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而大气的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匀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与人类关系较密切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则是热力环流的细化和深化。不仅如此,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原理与状态,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所以第一节是起到一个铺路石的作用,奠定了整章知识的基础。

(二) 教学重难点及其依据

1、重点:

a大气受热过程:

(依据: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b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依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本课时的重点,它承接上面的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是上面内容的继续,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热力环流过程分析方法和原理是进行知识迁移的前提,此原理可以迁移到自然界存在的其它形式的热力环流例如海陆间,城市郊区间。这部分内容因果关系、逻辑性强,教师要运用电教媒体设置情景。)

2、难点:风的形成和风向的确定

(依据:这部分内容是对空气运动中水平运动的动力成因的分析。尤其是近地面风的形成及风向的变化,也是下部分知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等是难点知识,因此,这部分虽然在课标中也没有具体要求,但也是承前启后的知识和技能,应予以重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绘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抽象,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风向的确定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部分物理受力分析的知识,所以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鉴于这节课的特点,我选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法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设疑导入)

我们平常聊天气,少不了要谈到气温多少度,这个气温说明大气是有温度的,那么大气的温度从何而来呢?

大部分同学会回答是太阳辐射,进行纠正引导,没错,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但是直接给大气加热的却不是太阳而是地面。(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