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上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计划模板:第一章

编辑:

2016-09-12

四、教学方法建议

(一)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有两种安排方式供参考:一是每框1课时;二是l课时讲两框的理论知识部分,1课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提出质疑和解决问题。

(二) 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新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主要适合采取讲授法的内容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唯心主义的作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历来是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相结合的等。

哲学的本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也最有利于使用探究式。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亲历思维过程,体验思维方法,理解基本结论,领悟哲学思想。

例如,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教学,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事例人手,提出让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讲“眼见为实”,意指人们亲眼看到(感觉到)的事物是真实的,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会出现“眼见”未必“为实”的情况。

37

又如,我们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未能看到实际事物的全部;只能看到事物的外部现象,不能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的感觉还会产生错觉或幻觉,甚至有时会被假象所蒙蔽。由此,我们就会提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感觉”到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吗?我们没有“感觉”到的“事物”是否在我们的“感觉”之外“客观存在”吗?世界上“事物”的存在是不是以我们的“感觉”为转移呢?为什么以我们的“感觉”为转移处理问题往往不能如愿达到理想的效果呢?我们为什么会对“事物”有“感觉”呢?我们对“感觉”到的“事物”应采取什么态度呢?我们的“感觉”对“事物”有什么作用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从事社会生活,如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从哲学上说,这些问题主要就是涉及人的“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然后,让学生开展“角色体验”的活动: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假如你是个医生,处理病情和处方的关系应遵循什么原则?假如你是个法官,处理案情和判决的关系应遵循什么原则?假如你是个企业经营者,处理市场行情与经营策略的关系应遵循什么原则?作为学生处理自己学习实际与指定学习计划的关系时又应遵循什么原则?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回避不了的问颢.

(三) 探究活动操作建议

探究活动1(教材第9页):“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此探究活动是本课的起始内容,可作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用(或作为联结一、二课的导语),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很多问题上,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呢?这就自然过渡到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的内容。

探究活动2(教材第10页):“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建议此探究活动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角色的活动中,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也可以就某一个角色进行深入的讨论。比如,学生在处理自己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时,如何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你是根据什么确定学习计划的?你的学习实际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3(教材第11页):“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建议此探究活动采用事例分析法,结合该探究活动提供的学者与民工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理解的事例,先让学生进行议论,教师不必表态,更不急于明确答案,允许学生谈出不同的意见。在学生充分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列举出在哲学史上思想家的一些典型观点(详见“自我测评及思考提示”),让学生进行辨析,这就为本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合作探究的氛围。

38

探究活动4(教材第11页):“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建议此探究活动采用谈话法,因为学生对唯物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特别是第二问“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需要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揭示出来。也可以将此材料作为巩固练习,在学习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后,再让学生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探究活动5(教材第12页):“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为什么?”

建议此探究活动采用讲授法,因为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在学生谈出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树立辩证观点,树立正确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问题,既要看到唯心主义在世界观上是错误的,又要认识到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发展的意义(详见“疑难问题解答”)。也可以结合此探究活动,让学生谈谈对唯心主义是“一朵姹紫嫣红的无实花”的理解。

探究活动6(教材第13页):“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你认为理和天地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里引导学生对“理”的理解是关键。在汉字中,理字从“王”(玉)部。《说文解字》讲:“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玉有天然纹理,按其纹理进行加工就是“理”。后来,理也作为名词用,并被引申为一切事物的纹理,如肌理、脉理、地理、事理、名理、条理、道理等。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是“理”,他在《大学或问》中阐明了“理”的含义:“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其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他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当然之则”(指人的有目的的行动应当遵循的准则、规范,首先是道德准则),而人的活动准则也应有客观必然性,“理”作为“所以然之故”既是动力因,又是目的因。就“理”和各种事物的关系来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他认为,理是唯一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朱熹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教师可以结合此探究活动,介绍朱熹的哲学观点,从中国哲学智慧的学习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五、教学评价建议

(一) 评价方式建议

39

除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评价,还要多采用自我反馈、体验评价。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比如,上网查询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主办墙报等。

(二) 自我测评及思考提示

1.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哪些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为什么?

(1)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

(2)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

(3) 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

(4)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5)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6)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8)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

(9) 死生看命,富贵在天。(子夏)

(1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思考提示

(1) 意思是指,没有有形的物质,就没有精神。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意思是指,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精神不过是物质实体的一种作用,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精神不过是物质实体的一种作用,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3)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4) 意思是指,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5) 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6) 意思是指,气作为物质实体是“理”存在的依据,“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7) 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8) 意思是指,鬼不过是人们害病时由于恐惧而造成的主观幻觉。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9) 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10) 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辨析

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思考提示

(1)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40

(2) 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3.议议

“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提示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列举事例略。

4.列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表现。

关于上文提供的高二必修四上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计划模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资料请及时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 

高二上册政治教学计划格式《文化对人的影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