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计划范文参考

编辑:

2016-04-28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

七、作业: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

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   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

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

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三)名家评析。

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几,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读了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的开端。想一想,如呆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

这四句话,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独立。气魄多么雄伟,意义多么重大!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这四句是帽子,扣得紧紧的,然而卷轴展开了宏伟壮丽的画图。规模这么大的一座宫殿,怎样去写它,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类似“宏伟”、“壮丽”、“巍峨”、“高耸”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相反地,如果仔细描绘,又难免繁琐,失之于罗列现象。《阿房宫赋》作者的艺术概括力就从这里表现出来。他既不作自然主义的铺陈,又不流于空疏,笔墨不多,却把阿房宫的形象、规模、气魄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了出来,给读者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请看他的描写是如何的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是概括全貌的写法,读者会从这六句中,想象到这座宫殿的高度和它幅员之广大。先给人一个雄伟的感觉,然后作者就展开具体的描写,参差错落,用十个句子写出了阿房宫里楼阁之胜:“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接下去,作者凭他的如椽大笔,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极尽描绘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两句连接,一连写了六句。……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颖,音调铿锵,就像流着的泉水一样淙淙作响。在这里,作者分别用两句话状写一个景,而写法又都是第一句写实,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来写,以加强第一句的印象。最后两句还以感叹抒情的意味对前四句作了一个小结。再往下当我们读到“歌台暖响……而气侯不齐”这样的一些句予的时候,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一齐涌来,令人心胸开阔,榆神爽快,忍不住耍为它拍手叫好。

——臧克家《诗人之赋——读杜牧的〈阿房宫赋〉》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一下册语文师说教学计划检查反馈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师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