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一生物上册第三章教学反思:物质的跨膜运输

编辑:sx_haody

2016-12-22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苏教版高一生物上册第三章教学反思:物质的跨膜运输,供借鉴使用!

反思一: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按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思路比较清晰,但也存在不足,反思如下: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制定的学习目标太繁琐,可将目标1、2、3点归纳为1点,即“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这样即节省板书的时间、空间,又简洁明了,使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总体性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知识点的连贯性不强,上完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讲知识点而讲知识,知识点间的过度语缺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认识。下节课尝试以“不同物质如何进出细胞”为主线,进行三种运输方式的过度。如“水、小的气体分子及脂溶性物质能透过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它们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引入被动运输的学习。

三、课堂练习的处理

1.练习的设计不当。本节课共设计了3道选择题做课堂检测,分别为本节导学案的例1,1道12年海南高考题和浙江高考题。例1为看图题,学生需结合图形对各选项进行判断,难度较大;海南高考题较简单,学生只需理解题目问什么便能结合本节内容得出答案;浙江高考这道题目较长,描述的物质浓度不直接,但把文字转换为图形变很明了。在设计上应按难度顺序,把简单的放前面可让学生直接尝到本节课收获的甜头,又能消除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恐惧感。,从而增加对生物学科学习的信心。

2.课堂上对练习的处理不当。设计时把例1安排在前面,由于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都花近3分做这道题,这样5分钟就只讲评一道题,造成了课堂练习效率的浪费。下次可把两外两题也一同板出,并要求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然后再做讲评,这样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一定的题量,以达到多角度的检测目的。

3.本节课练习的导学不到位。例1为识图题,在讲评时,我直接让学生说出他的判断依据,而忽略了“授之于渔”的方式,若先指导学生看题,识图,弄清题意,剩下对各选项的判断也就游刃有余,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题,学生也就能运用该方法进行解题了。

反思二: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PPT与导学案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先通过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的提问,引出课题,接着明确“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B级考点),然后通过导学案上的表格让学生比较归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内容,再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绘制模式图、影响跨膜运输速率的坐标曲线图,包括物质浓度、氧气浓度和温度影响。教师讲解归纳,强调图表曲线的要点,进而培养学生绘制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最后再以2015年江苏卷最后一道实验题为背景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上述的主线设计,以导学案引领,将知识点进行了分层处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但感觉不足之处,这节课的课堂主线设计不是很清晰,设计未能将与之相关的零散内容整合在一起,如渗透装置、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等,先复习这些内容,再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样的主线设计更合理,设计面更广。

二、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要体现细致性,合理性、连贯性。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上法。本节课的导入通过生物学上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结构决定功能”引入;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利用表格、图象和图例进行归纳比较;对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借助曲线图分析;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以进一步探索研究;对胞吞和胞吐方式设置了一些问题进行解决。不同环节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提升了课堂的直观性、实效性。但在课堂复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环节设计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不上,这与问题本身的问法设置有着一定的关联,今后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师生互动的反思

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作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具有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提问和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和曲线、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互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设置了几个主要问题,但感觉有些问题设置得不是很合理,例如:我直接问学生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有何意义?由于问题切入过大,太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回答,出现冷场。再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讨论缺乏积极性,我适时通过思路调控,捕捉师生、学生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资源的能力,以激活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四、对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有效教学是质量立课的核心组成部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有效教学的课堂要体现:全员参与课堂、讲练结合课堂、设计整合课堂。高三复习课更要如此。教学细节要做到细致性、规范性、实效性,要用联系的眼光构建知识网络和设计主线,对知识的串联,整体的框架,学生思维的充分训练都要融入课堂教学。讲练结合要进一步加强,可在某一知识点复习完后进行穿插练习,或者开始练,中间练,最后再练,这一方面我还做得不够。还需不断努力和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课,我学到了很多。对课件要进行多次修改,反复进行比较,以最佳形式展示出来;要精益求精地处理好每个教学环节;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和策略,复习要有压力感;要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等等。通过这次调研课,我也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同时也非常感谢马老师在调研教学中给予的指导。今后我要督促自己对自身的教学更加严谨与严格,以期促进自身专业的更大发展。

反思三:

本节课我认为比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整节课通过讨论人工合成磷脂双分子层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来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原理,层层递进的学习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跨膜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数据分析及资料分析能力欠缺,文字表达能力有待加强。本节课的讨论比较多,这样课堂的节奏就很难控制,很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在备课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学生在做有关图标题或曲线题时还存在很多困难,毕竟这是高中生第一次真正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的“探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和作业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和疑惑,再对自己何时参与指导、如何进行指导作出决策。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设计,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