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

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学案:寻觅社会的真谛

编辑:

2014-09-29

【重点突破】

1.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派别   根本

观点 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 有关领袖人物的观点 有关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

存在

决定

社会

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人类社会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规律

历史唯

心主义 社会

意识

决定

社会

存在 人民群众不过是“氓民”、“阿斗”,只能听任“英雄人物”的摆布 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可以“指挥历史前进”,决定人类命运 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 本考点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各省份每年几乎在此都有命题,既可能出选择题,也可能出主观题,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把握。

命题角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下题。

【典例1】 (2011•全国,29,4分)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准确掌握。该地农牧民通过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表明了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且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故②④本身正确且切题;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或者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③说法错误。故选C。

答案 C

命题角度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回答下题。

【典例2】 (2010•安徽文综)《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题干中政府制定《纲要》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体现了民主科学决策,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①正确;②③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故不选;④中社会意识对应题干中《纲要》,社会存在对应题干中“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即《纲要》这一社会意识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④入选。

答案 C

对应训练

【训练1】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专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说明(  )。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解析 背景材料的主体是农民,反映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D正确。A、B、C不切合题意,不选。

答案 D

【训练2】 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哲学上看,国家决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①说明决策机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②是因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③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不符合“哲学”这一设问限制;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排除③。

答案 A

【训练3】 (2010•广东文综)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析 本题以我国政府2010年工作目标为切入点,考查政府工作宗旨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A。B、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

答案 A

“走、转、改”活动成为当今社会谈论的焦点问题。2013年高考很有可能结合这一活动的开展情况考查有关的哲学知识。既可能出选择题,也可能出主观题。

1.植根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从文化生活角度盾,材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现象

B.要立足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弘扬中华文化,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答案 B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倡导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的活动原则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我国公民享有民主监督权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3.新华网撰文指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永恒的、自觉的事业追求。一方面,作风的转变和文风的改进永无止境;另一方面,基层蕴藏着大量可供报道的新闻事实,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吸引着编辑记者前去开采发掘。持之以恒地深入基层开展报道,必将有利于新闻单位形成扎实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更会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鲜活的内容。

(1)试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义。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新闻战线如何真正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答案 (1)①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锤炼新闻工作者队伍、转变新闻工作作风、改进新闻工作文风。②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③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把党的精神、政策带到基层中去,从而加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基层新闻宣传中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善于用群众的语言,实现新闻的最佳宣传效果。

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学案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君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高三政治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