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咬文嚼字教案模板: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编辑:sx_yanxf

2016-09-30

随话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对于同学们每天学习的新课时,都需要老师提前备好课,做好教案设计,下文为大家推荐了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咬文嚼字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 课题及解析:

“咬文嚼字”,本指过分推敲字句或在某些字句纠缠,而不领会其精神实质。朱光潜的这篇《咬文嚼字》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即提倡遣词造句“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以求做到“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使之“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二)目标解析

解析1:进一步让学生正确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解析2:进一步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等各方面。据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严谨的精神。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四、教学支持条件

在本课课堂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优化课堂结构,加深学生印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

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

1.援例 2.锱铢必较 3.斟酌 4.镞 5.蕴藉

6.付梓 7.尺牍 8.陈言务去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四)、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学生为各自然段标号,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五)、研习作品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连贯性。

学生讨沦。

教师明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