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3边城

编辑:

2016-09-01

二、递进提问:如此说来,作者用大篇幅对社会风俗环境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学生比对《祝福》,自主思考明确)沈从文被喻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这些风俗描写意义巨大:⑴频繁展示湘西边陲特有的生活习俗,表现边城人们淳朴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简单、乐观、纯粹、知足的精神状态,突出了边城人淳朴自然的生命样式。⑵暗示了边城美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块远离世俗、自然淳朴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净土,是作者心中的桃花源。⑶为《边城》牧歌基调增添文化背景和纵深。乡土和传统的有机融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文化含量。⑷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因为赛龙舟的主要人物是天保和傩送,而翠翠和傩送、天保三人的爱情纠结即是以此为缘起。⑸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师小结并过渡转换

纯净秀美的自然环境为边城增添了诗情画意,在这一片没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净土上,湘西特有的风土民情醇厚而又纯净,边城人的生活简单而热闹。当然,这不是沈从文的写作终点。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的介入式描写要为人物和主题服务。小说中,一旦景物和人情交融,相互关照相互滋润,就会越来越显出人物和主题的光彩来。不言而喻,作者极力以风景与风俗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在表现边城环境美的同时,更在于状写作者追慕的对象: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风景美,风俗美,而在此生活的边城人,更美。

六、人性美:一群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

(此教学环节,按照由次到主的顺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话题设问导入:

1.设问:文中写了哪些人?请按照出场顺序一一排列出来。

军官,税官,戍军长官,船总顺顺,翠翠,爷爷,替爷爷摆渡的人,吊脚楼娼妓,两个水手,二老傩送,傩送的手下,天保,卖皮纸的过渡人,团总的儿子,

2.承接设问:如果给这些人物分分类,你觉得该怎样分?

明确:四类。一是有身份的人,军官,税官,戍军长官,船总顺顺,傩送,天保。二是边民,包括顺顺,替爷爷摆渡的人,吊脚楼娼妓,两个水手,二老傩送,傩送的手下,天保,卖皮纸的过渡人;三是爷爷,次重点人物。四是翠翠,灵魂人物。

(注:此处把顺顺父子三人归为第一类,有不恰当之处,但归为其他类,更不合适,勉为其难,姑妄观之吧)

3.作者笔下边城人的言行举止,给人怎样的印象?

明确:都有一种人性美。民风淳朴,人情厚道,古风犹存,乐于助人,心平气和,乐观。

二、对人物逐类分析,探寻其善美同源的人性美

(一)没有等级观念的官民情(重点分析顺顺这个人物)

1.承上设问导入:边城中有身份的人也具备这些品格吗?(也具备某些好品格)

2.你能在文中找出依据吗?(学生自主思考明确)

节日里,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都合边民一起看热闹;

赛船过后,戍军长官与民同乐;

顺顺,“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和边民一起下水争鸭子;在顺顺这个人身上,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只有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在他身上,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后来,面对着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

顺顺虽为船总,但不倨傲,是“好人”,他让大老天保把那只肥鸭给了爷爷,而且考虑爷爷生活拮据,又送了很多过节粽子,而爷爷也没刻意拒绝,送得心诚,接得自然;

顺顺和爷爷亲热地拉家常,并想喝爷爷结为亲家。没有距离,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

岸上的人和水里的二老傩送开着不分等级的玩笑话;

傩送刚出场,给人感觉就是:对翠翠很温和,很平和,很体贴,专门安排人送翠翠。后来在手下人的话语中,我们也可看出傩送与家里下人的平和相处。

2.追问: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官员能够平和共处,与民同乐;有身份的人能够待人以诚,热心助人。这些人的行为都在营造和维护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不仅表现了这些人的人性美,而且也为小说主题起到了暗示和烘托的作用。

3.教师小结:

沈从文谈《边城》的创作曾说过:“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试想,连边城的官员都是一美的人性船舷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还有什么不美呢?

(二)平和淳朴的睦邻情(重点分析小说群体人物)

1.设问导入:小说中人物最多的是边民群体,他们有哪些淳厚的乡风人情能够感动你?请用具体语句语段评点赏析人物身上的人性美特质。(学生自由明确)

爷爷为陪翠翠进城请人看渡船,到城里后觉得不安,叮嘱好翠翠注意安全后又跑回来让老朋友回城看赛船,在翠翠和老朋友之间,爷爷最终还是选择了老朋友,选择之间,看出爷爷的时刻为别人着想;

在渡口,爷爷和老朋友在溪边大石上一边喝酒,一边叙旧,直到醉倒,场景感人,朋友邻里关系和谐;傩送的手下人一路护送翠翠回来,并两次和翠翠开着温和的玩笑;

第二次见到傩送的手下人,爷爷心诚地感谢他并责怪他不到家里喝酒;回来后爷爷请人吃粽子,吃完后翠翠又拿出火把给人照路;

黑天里,爷爷也守在渡口,因为爷爷考虑节日里有很多乡下人要进城看龙船;一心想着为人方便。

爷爷和卖皮纸的过渡人因船钱友好争执,一个过意不去坚持给钱,一个乐于助人拒不接受,而且还搭了一大束自家的草烟,最后为不让过渡人内疚不安,爷爷只留了一个铜子;“礼轻仁义重”。这一推钱场景,读来就如生活中发生的事般真实。人人以情义为重,以不要钱为荣,这便是沈先生所念念不忘的风土人情。

结婚花轿渡船时,爷爷与团总儿子自然朴素的对话;等等。

就连吊脚楼的妓女,性情也浸润着边民的醇厚,作者绝没有写出她们的“恶”,而是同情—--因为那个女子是被逼无奈。

其余章节还有:天保和傩送为争取翠翠的爱不是决斗而是采用的赛歌这一方式都是平和而浪漫的。后来连城中杨马兵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

2.追问:哪些词语能概括这些边民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和边城的风景有关联吗?

明确:词语:勤劳、善良、本分、敦厚、正直、仗义、豪勇,等。是纯粹美丽的边城山水和习俗,使边城的人民性格中浸润着美和善良。

3.小说表现这些没有功利,只有善良和敦厚的邻里之爱,有什么用意?

明确:这就是边城的魅力!通过这一群体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表现表现这些美好品德的广泛性和共有性,并以此表现边城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真善美的,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可以诗意栖居的地方。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而且,前面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边城的自然美,这里是从人的角度,把善良敦厚的人和纯净秀美的自然风景融合起来,二者相得益彰。这也是这里的人们更为善良平和的原因吧。

4.教师小结:

对这一群体人物,批评家刘西渭这样评价:“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沈从文自己也说,这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闪耀着人性中“善”的关辉。尽管其中有些人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而成为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大家都很平和、善良、淳朴、安详、与世无争。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互相帮助、平和相待。在这里没有尖锐的矛盾,也没有阶级对立。这就是湘西的人性,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就是沈从文心中的桃花源。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这才是湘西文学的“根”所在吧。

(三)大爱无言的亲情(重点分析爷爷这个小说人物)

1.设问导入:小说中有一个重要人物,爷爷。就像很多乡土文学一样,爷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塑造。这样的人物身上承载的往往是朴素、厚重和爱。本文中,沈从文重点刻画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爷爷是一个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的老人。他和翠翠祖孙俩在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他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一生愿守清贫,甘于助人,有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多样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

2.承接设问:爷爷对翠翠的亲情无限,这种爱令人感动,称得上“大爱无言”。请同学们用文中语段来评点赏析爷爷这种大爱无言的亲情。(学生勾画明确,并简单分析)

在生活上,对翠翠无比关怀:比如看赛龙舟唯恐翠翠一人害怕,专意请人看渡船而陪翠翠进城玩一天;担心翠翠一人在河边看渡船有危险而反复叮咛;其他章节还有很多,如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

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唯恐伤着翠翠:顺顺谈到翠翠的婚事,一开始爷爷快乐地夸奖翠翠,但涉及到翠翠的婚事,爷爷因由女儿的婚姻之痛,唯恐话说白伤及翠翠,登时闭口不谈;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他不知道翠翠已经对傩送暗生情愫,他看中了天保的豪爽,但又不知道翠翠的喜好,唯恐翠翠不高兴,就拿话小心试探,翠翠生气后,赶紧唱起哑沙沙的摇橹歌;爷爷明白翠翠生气的原因后,心有担忧,但为不让翠翠生气,便一直沉默;后来,爷爷又用天保的“肥鸭子”和傩送的“会吃人的大鱼”来小心翼翼地暗示询问翠翠的心事,玩笑中爷爷知道了翠翠的坚持----“人大了就应当守船”,而不是“人老了才应当守船”;爷爷貌似年青有力的可笑举动,又何尝不是在暗示翠翠,爷爷想要的是不是会撑船的傩送;对翠翠的选择,他不反对,唯恐上海翠翠,但又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心中有爱却只能郁结于心;最后爷爷掂红包时的话语暗示“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级还只有十五岁”,暗示翠翠该嫁人了,之所以一再暗示提醒,因为这是爷爷在世间的最大一桩心事,爷爷想能够亲眼看到翠翠生活幸福,不再重蹈她母亲的爱情悲剧;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爷爷内心的责任与忧虑可见一斑;有时祖孙俩偶尔会有一些小矛盾,但在一些微小、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时时都让人感到祖孙二人相互关心、相依为命的那分浓浓的亲情。类似地方其他章节还有很多,如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如后来天保的死造成孙女悲剧,他又无能为力,心中为翠翠痛苦却不能向人求助诉说,最后只能在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中撒手西去。

(注:有一处理解,本人与一般观点不同。主流观点认为第六部分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其实不然,这看似朴素简单的对话,如果结合前面几句话进行比对思考,此处语言内涵绝不止如此简单,应还有上面我个人所说的“祖孙俩对婚事的意见分歧”。一家言,舍取随意。)

看完精品学习网推荐的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相信大家现在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好的规划了吧。

精品学习网官方公众平台--【精品高中生】正式上线啦,大家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也可搜索微信号“gk51edu”或者直接输入“精品高中生”进行关注!!我们每天会为大家推送最新的内容哦~

精品高中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