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2015高三语文教案之《项链》

编辑:sx_gaohm

2015-08-20

关于《项链》的主题,历来争论较多。或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虚荣心;或说表现了人性的复归;或说体现了女主人对尊严的追求等等。精品小编准备了2015高三语文教案,希望你喜欢。

一、由心理活动导入

在导入阶段,我就点明了本课的学习目的,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心理活动的分析上,以确立教学双方的共同突破点。

同学们,《项链》这篇小说说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为了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舞会,她借了一挂项链,出尽了风头后,又不慎遗失,由此吃了十年的苦。她在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和发现假项链这四个阶段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些想法或者说是心理活动与她的人生悲剧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心理活动,从中找出答案吧。

二、抓心理活动谈环境

我首先让大家阅读前两段,分析其中也、没有什么法子、只得、唯一四个词和短语表现了什么。有的同学一下子就产生了一个疑惑:也字一般用在并列复句的后半分句,可课文为什么第一句话就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呢?问题问得好,说明阅读中出现了疑难,正好可以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可我没有立即解答,而是把问题交给了别的同学,鼓励大家思考讨论,大胆发言。教室里有些热闹了,有人说这句话省略了前半分句,是为了迅速直接表现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思想和心理;有人说况且后面还有间接的暗示--美丽动人、丰韵娇媚的姑娘可以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从而步入上流社会,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还有人说也字表明玛蒂尔德同样有这种思想,可由于出身低下,达不到目的,说明这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而不是玛蒂尔德的个别现象。对此我一一加以肯定。思路拨通以后,大家对后面三个问题的回答也放得开了,我则适时或肯定、或纠正,从唯一的分析中深化了解当时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没有什么法子表明她曾经绞尽脑汁去谋求却没有成功,只得表明在谋求不得后,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好无可奈何。唯一则反映了当时这些妇女的可叹可悲的地位:能否跻身上流社会,只取决于良好的出身和优美的资质,而上流社会的男人看重的也只是这一点,至于感情,可以暂且不谈。用葛朗台的话来说: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里,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学生笑)彼此投合,生意兴隆,犹如股市中的牛市,像佛来思节夫人这样的绩优股\冲高成功,(学生大笑)实际上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把美丽的女性当作玩物的丑恶现象。一种想法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形成了一种风气,在这种大气候下,玛蒂尔德自然难以跳出这个 圈子,她的命运、性格也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何其巨大。这几个问题搞清了,便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体现了点拨教学法独有的优势。

三、抓心理活动剖性格

环境造就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玛蒂尔德对婚后生活满意吗?不,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去佛来思节夫人家回来后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的哭好几天。这是为什么?我紧接着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又是一番思考,说这是因为她想过上高雅奢华生活的愿望无法实现。那么她如何对待这种痛苦呢?只有用梦想去减轻。我让一个学生读出她的3住4吃2穿戴的一连串想入非非、不能自拔的梦想(即大段的心理活动),以加深印象。等这些铺垫完了,我便提出了一个讨论题:这说明了她是在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吗?大家各抒己见,多数人认为不是的,因为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有现实基础,要靠劳动去取得,而她只是整日做白日梦,毫无现实基础,又不去劳动创造,只是一种强烈的虚荣心。于是我便水到渠成的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样的性格呢?答案不难:说明她的内心怀有强烈的不平,有一种难以压抑、深入骨髓的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板书)

四、抓心理活动串情节,炼主旨

本文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照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假项链这一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分明。由于文前的预习提示已作揭示,

因此我只简单的板书了一下,然后通过这四个过程中的部分关键的心理活动分析将情节串连起来,并从中提炼出主旨。

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很多,除了旁白外,还有内心独白,用动作或者神态显示,用景物衬托以及梦境或幻觉来表现等几种(板书)。

( 一)借项链。当路瓦栽先生得意洋洋的带回一个费了很大气力才弄到手的舞会请柬后,玛蒂尔德有哪些神态变化呢?

学生迅速找到了答案。我又用天气预报方式加以比喻,增加趣味:

A.高高兴兴--懊恼--恼怒--流泪

晴    转  多云  到  阴天有时有小雨

B.费了很大力,才抑制住悲痛,擦干两腮,平静

小雨渐止      转阴        到多云

C.郁闷、不安、忧愁

连日阴雨

D.惊喜,高兴,出神好半天,狂热的亲

多云转少云到晴天(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再问:没借到项链怕露穷酸相,接到项链就狂热,这一心理转变说明了什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