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晏子治东阿

编辑:sx_liujy

2015-05-20

晏子治东阿在高中是一篇很经典的文言文。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整理了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晏子治东阿,希望能帮助教师授课!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2.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同“嘱”

G、并曾赋敛。曾: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二、 结合课后练习一、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心。

三、 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拜两拜。

(1) 重点词语。

数之:责备。

大诛于子:责罚。

属托:走后门。

货赂:钱财。

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2) 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

辟:通“避,退避。

(3) 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