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囚绿记》

编辑:sx_gaohm

2015-09-09

《囚绿记》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