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数学教案

高二年级数学选修1-1第一章教案:《常用逻辑用语》

编辑:

2015-10-08

重难点分析

重点:1. 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及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难点:1.四种命题的关系;2.对必要条件的理解;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 1 命 题                                                约1课时

§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约2课时

§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约2课时

§ 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约2课时

本章小结建议                                             约1课时

教学建议

1.以学生熟悉的具体实例引入概念

教学中的实例应以数学中的例子为主,对于数学中和日常生活中意义相近的一些概念,可以适当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要想否定“所有产品都合格”,不用逐一检查,只要找到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即可.但是,数学中的逻辑用语与日常生活的含义不尽相同,教学中应尽量回避这些问题.例如,否定“学生会中至少有1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上,至少有一名的否定是一个都没有,但是作为学生经常是从至少的否定入手,认为至少有一名的否定是至多有一名,这显然是错误的.

2.避免抽象化地介绍概念

以充要条件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作为充要条件的实例,给出充要条件的概念,这样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知识的枯燥乏味性.例如,在解析几何中,用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斜率均存在)来刻画平行.充要条件提供了刻画事物的不同角度,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标准》要求,不要随意拓展.

3.要注意高中数学学习的需要,突出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学习

教学中要注意控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像命题的概念与分类,不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必在诸如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是否是复合形式命题,如何对含有多个量词的命题以及对复合命题进行否定等方面展开讨论.要突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细讲多练.

学法指导

1.这章内容的的学习须把握难度,只要能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能够在数学及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及简单的交流即可,不必作过深的学习与钻研.

2.这章的主要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学习有一定难度,且学习枯燥,理解概念内涵,关注概念之间的联系,在练习及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等,是概念学习的的最佳方法.

评价建议

1.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完成数学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堂上学生能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的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表扬,必要时可适当地进行小礼品奖励,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  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是数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

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过于强调知识的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例如,对于命题一节的学习,学生能举出一个命题,并且能说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能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并且能将这位学生树立为榜样,以正确引导其他学生的学习.

3.  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评价

学生基本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是其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评价对此应有正确导向.能力是通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体现出来的,因此对于能力的评价应贯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每学完一节就可以进行一个小测验,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要及时指出问题并监督其改正.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年级数学选修1-1第一章教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高二选修1—1数学第一章教案: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