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1-1第一章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编辑:

2015-10-08

在引导学生理解定义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这里的p和q都叫做“条件”,那么“结论”又是什么呢?(引起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发言)

强调:分清“条件”和“结论”是理解定义的关键!

接下来再回到例1,对其中存在的充分必要关系再次进行认识。

[幻灯显示]例1、试判断下列各命题中: p 是 q 的什么条件,q 又是 p 的什么条件?(学生分析作答)

p                q

(1)若x>2,            则x>1。

(2)若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三角形有两角相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4)若a2>b2,           则a>b。

1、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纠正和完善后,可以自然引出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概念,使学生认识趋于完善。

2、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答案的特点:

当条件与结论位置对换的时候,条件的类型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

3、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确:

区分条件和结论是准确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重要前提。

3、分析理解课本例题,深化认识

[幻灯显示]

例2、(课本34页例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成立的什么条件,q是p成立的什么条件?

(1)p:x=y;q:x2=y2。

(2)p: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例3、(课本35页例2)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成立的什么条件,q是p成立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p:(x-2)(x-3)=0;q:x-2=0。

(2)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3)p:x=3;q:x2=9。

(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和学生一起读题,分析其中的关系,作出判断。注意规范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充要关系的基本方法步骤:(幻灯显示或板书)

(1)分清条件和结论 ;

(2)考察条件和结论间的相互推出关系;

(3)根据定义作出判断。

4、结合生活,丰富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充要关系不仅仅在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也是经常遇到。比如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名言名句中,就有不少例子。

[幻灯显示]

例4、请试试探讨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

(1)水滴石穿

(2)骄兵必败

(3)名师出高徒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只要合乎情理,就应当予以肯定。答案应当是不唯一的。

5、小结作业

[幻灯显示]

小结:(主要让学生总结)

1、充要条件的定义;

2、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3、认识生活中的充要关系。

作业:(均做在课本上)

1、完成P35练习1、2;P36练习1、2

2、完成本节习题1.6之1、2、3

3、写出生活中有四种关系的名言名句各1句。

6、教学设计的后记:

这是一节概念新授课,也是实践、总结和体验的研究课。通过“分析—探究—总结”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的例4和作业3,不同于通常的数学习题和数学问题,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希望能成为是点缀的花边而且是点睛的妙笔,将课堂的学习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体验“数学地思维”。

高二数学选修1-1第一章教案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更多精彩尽在精品学习网开学季专题!

相关推荐:

高二必修五数学第三章教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二必修五数学第二章教案:等差数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