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生物教案

高一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编辑:

2014-07-01

11.科学家常用牛、羊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材料的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等其他膜结构,易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游离状态,易分离和稀释

C.哺乳动物红细胞易获取、价格合理

D.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细胞壁,容易制取细胞膜

12.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13.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

A.人、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

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合性

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

二、非选择题

14.仔细阅读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①有人在研究未受精的卵细胞膜透过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则很难通过。

②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将人成熟红细胞膜中的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平铺成单分子层时,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根据上述信息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2)题中所指细胞膜成分具有 的功能。

(3)膜中主要成分还有 ,请简要说明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该物质的存在。

(4)如果以含32PO43-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在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一段时间后,在新增殖的骨髓瘤细胞中存在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主要有 。

15.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0C下保温40 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

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 。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

除去细胞膜表面起 作用的糖

蛋白。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

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 ,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 。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10C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 。

参考答案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自学学案】

1.脂质 脂质 2.脂质和蛋白质 3.丙酮 脂质 单分子层 单分子层 4.流动性

5.流动镶嵌模型 6.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静止的 流动性 镶嵌 嵌入 横跨运动 7. 蛋白质 糖类 糖蛋白

【课堂精练】

1.A 2.C 3.C 4. (1)A (2)清水(或蒸馏水) 渗透 (3)离心 血红蛋白 (4)脂质物质 (5)糖蛋白 (6)两层 S/2

【课后练习】

1.B 2.C 3.A 4.B 5.A 6.B 7.D 8.C 9.B 10.D 11.C 12.C 13.D

14.(1)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物质,且它在膜中呈双层排列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 利用蒸馏水使人成熟红细胞膜破裂,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提取出较纯的细胞膜,再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转为紫色(注意应先提取较纯的细胞膜)

(4)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核膜等生物膜

15.(1)糖蛋白 免疫(或识别) (2)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 一定的流动性 (4)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 环境温度很低(接近O℃)时,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也接近零

总结:高一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就为大家整理到这儿了,希望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