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高中高三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编辑:

2015-08-28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

1、结局(板书)

        结局:破产

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        破产原因分析: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符。

2、评价

这里有两种观点:观点一:洋务运动并没有取得积极的作用,最终只能以破产告终。

观点二: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的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教师介绍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经济上,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向人们昭示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支持哪种观点,用史实说明,注意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是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措施,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内容                                   积极影响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抵制作用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筹划海防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战斗力,巩固了海防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有利于封建教育制度的改革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问题探究】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学生畅谈: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科教兴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进行;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教学小结】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巩固练习】

最近网上流传一本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请根据教材知识,判断下列剧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有错误,指出错在何处。

剧情一:

在乾清宫,慈禧召集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倭仁等大臣商讨国事,李鸿章提出要修铁路,遭到张之洞的反对,张之洞说:“电线铁路,冶铁织布,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双方激烈辩论,难分高下,慈禧问倭仁意见,倭仁说:“购买外洋事务,尤属明正言顺。”

剧情二:

1872年某年某月慈禧对奕訢说:“小六子(奕訢的小名),李鸿章前日上奏折,说是要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国会,设议院,这不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吗?”

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意见分歧。甲派主张“言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派认为“购买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

B、对待改变清朝政体的态度

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

D、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

2、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自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国。”以下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天津机器局

D、创办新式学校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抵制了一些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D、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5、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之“近代”含义,最主要指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由机器生产而不是工场手工业生产

C、都是私人投资兴办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的诱导而兴起

6、在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7、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原因

2、条件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时间

2、口号

3、中央机构

4、主要措施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和评价

1、结局

2、评价

【课后附记】

本课利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大龙邮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参与意识;通过提供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点;通过观看视频,理清洋务运动的发展概况;通过地图分析,洋务企业分布上的特点,;通过图表分析洋务企业的性质……通过讨论评价洋务运动,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洋务运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高三历史课时计划:历史古今中外重大的变法与改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