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级历史必修2第九课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编辑:

2015-11-10

学生:商品,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

教师:还有其他的补充吗?老师给大家一个角度,丝茶出口是满足什么市场的需要?

表现三:

学生:中国(原料生产和商品生产)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主要有三个:

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锻炼学生分析和使用材料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认真阅读材料,画出关键信息。课堂上由学生一起讨论来完成合作探究一。但在这一环节,学生暴露出一个问题——能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但缺乏专业、准确的表述。这也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注意使用专业表述。PPT再次呈现,给学生以标准表述。落实学案上合作探究一。

教师:那大家注意看第一个表现,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他们破产之后怎么生活呢?

学生:进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成为工人。

教师: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以为这很多家庭无法做到自给自足,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大量生活用品,意味着中国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国内市场扩大

很好,那我们就可以得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能够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提供劳动力和市场。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以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做一伏笔,为以后将近代中国工业的兴起奠定基础。在以后讲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时,便于学生理解。

那中国本土的近代工业什么时候出现呢?也就是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兴办近代工业呢?

洋务运动期间。(大家看我们第三个变动的表现。)

三、洋务企业的兴办

为什么洋务运动期间要兴办近代工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洋务运动的概念。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

大家边看概念边回答老师的问题:洋务运动的时间、领导者、口号、目的、性质。

我们要注意到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那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的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结合我们前两节课学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内容想想。

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那洋务派打算通过什么办法来实现“自救”呢?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教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够准确地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了。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自然集中地体现在兴办洋务企业上。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旨在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的概念了解洋务企业兴办的背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比较准确而快速地在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也能从以往学过的知识中提取关联知识。非常好。

四、民族工业的出现

教师:所谓民族工业,指的就是民间投资经营的近代工业或者资本主义经济。

学案上有三个基础的问题,我们看第一个:

1、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

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2、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学案上给了大家提示,从五个方面)

资本: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有比较丰厚的资本。

市场:自然经济解体提供国内市场

劳动力:自然经济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

技术:洋务运动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包括培养的技术人才。

外部环境:外商企业巨额利润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示范。

3、代表性的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设计该环节旨在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教材上已有的基础知识。学生落实即可。教师要强调的民族工业产生之初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课的内容做好铺垫。学生完成的效果很好。但教师也意识到其实可以将教师要强调的内容反映在学案上,有学生提前思考,或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一问题。

教师:好,请大家抬头看PPT,这些企业比较集中于哪类行业?哪些地区?

学生:轻工业;东南沿海

教师:为什么?投资少、技术力量需求少,中国传统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分布在东南沿海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快;在古代经济就比较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就产生在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

显然,这些民族企业有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就决定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必然曲折而艰辛,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下一节课再集中探讨。

课堂小结:

好,现在我们一起看板书,回过头来看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四个表现。这四个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迫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这些近代工业的发展,反过来这些近代企业又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本土的近代工业产生了刺激作用,而反过来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又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而洋务企业为民族工业的出现起到示范作用,而民族工业兴起后由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形成竞争。

理清了这个关系后,我们发现其实所谓经济机构的变动实际上就是指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化大生产转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经济近代化或者现代化。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变动也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如替外商在华经营商人——买办阶层、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又为后来的政治民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等,所以说经济的近代化又进一步推动政治的近代化。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设计旨意在于结课的过程中有所升华。在结课的过程中设计了两个升华,一个是再次强调和完善四个表现之间的关系;二是使学生明确经济结构变动的实质就是经济近代化,而经济近代化又对社会、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对这一拔高还是能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拔高的分量太重,冲淡了结课的地位,反而造成了只有拔高没有结课的效果。这一点需要引起反思。

【当堂检测】

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指针也日益衰落,但制茶业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传统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创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3、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民族工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三个题都反映了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难度适中。学生完成的效果比较好,教师也给了适度的讲解。但是学生已经能够做出正确的选项,是否可以由学生来讲题值得尝试和思考。

课后探究题:

徐中约先生所著《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洋务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仅仅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这一根本的缺陷在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暴露出来,其时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准备却无法保护它的藩属国安南,十年之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更是确凿的证实了自强运动的失败。

请谈谈你对徐中约先生观点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及反思】

这一探究题与课中合作探究二在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目的在于解放学生的思维,评价历史事件既要客观也要全面是宗旨,也使学生课后也有所思考。从反馈的结果看,学生已经比较能平静、客观处理对立的观点问题,做到评价的客观、辨证。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级历史必修2第九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2016级高一历史必修2第4课学案《古代的经济政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