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地理教案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专项复习

编辑:

2015-08-28

(七)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以四川为中心,辐射到陕南、鄂西和云贵部分地区,由川东的巴文化和川西的蜀文化共同构成。由于这里与中原地区存在自然阻隔,有助于强化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传统。巴蜀文化的风格以热烈、诙谐、高亢为特征。

(八)其他区域文化

岭南文化,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性文化(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文化基本上属于这一地区的移民文化)。岭南文化带有浓厚的域外色彩,家庭组织和区域性组织较发达,具华洋混合的新文化风格。

东北文化在辽、金、元、清时期具有浓厚的游猎文化特色,但在不断与汉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在辽东地区形成了农耕文化与游猎文化交融的特征。

三、中国区域文化的未来走向

在民国时期“五族共和”思想的指导下,特别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进一步纳入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中,长期统一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语言文字体系、教育制度等,逐渐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一体性。移民数量的增加和次数的频繁、民族间的通婚,都使民族间区域隔绝的状态被进一步打破。

在新的时代,公路、铁路、海上和空中航线的不断开辟,逐渐形成密集的网络,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卫星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的广泛应用,使不同区域的人们超越地理障碍而进行更深层次和范围更广的文化交流,以往由自然环境、民族、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等构成的地域阻隔被打破了,原有的空间格局被改变了。

但这并不是说,按照这样的趋势,汉文化圈内部的各种文化差异,包括区域文化差异,都要消失得一干二净。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客观上,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文化差异绝不会在短时期内荡然无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主观上,人们所希望的文化趋同,是一种高层次的趋同,以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为目标的趋同,只是消除因民族对抗和仇视引起的差异,消除因地域的阻隔甚至封闭引起的差异,而不是要消除民族或地方文化特色。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中国文化结构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地处东亚大陆,在人类交往能力较为低下的时代,这是一种半封闭性的地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

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形成之后,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在先秦时期,华夏族与戎狄蛮夷各族不断交融,思想上百家争鸣,经济和政治制度不断调整。自汉至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并带给汉文化许多新鲜的思想成分,北方游牧民族进一步与汉族融合杂处,西域文化也大量传入,直到唐宋之时,又经历了第二次大调整,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已经形成。在元、明、清三朝,汉文化不仅在更大的空间和更深的层次上,经历了与北方民族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而且开始与西方文化产生激烈的碰撞,从清末到民国又进行了第三次全方位的调整。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

l、求实入世的生活态度

2、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认识

(二)基于宗法—专制体制的政治文化模式

1、“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模式

2、层叠有序、尊卑分明的等级结构

3、“大一统”的理想目标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现代化,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创造新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以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活动建议:

l、主题: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差异

概括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方法:观看录像,分组讨论

能力训练:获取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要求: 分组讨论,每种区域文化一组,完成1份作业

高三地理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三地理教案设计:中国的自然环境

2015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