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选修1第一单元教案之环境人口容量(旧人教版)

编辑:

2015-09-29

【教师总结】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估计环境人口容量难度很大。但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

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

2.合理容量

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则指一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由于定义中的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师生讨论】略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1995年2月我国大陆人口达12亿,200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12.9533亿。虽然未超过学者们的最高估计值,但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①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加上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不足,我国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国家

人均耕地(公顷)

国家

人均耕地(公顷)

全世界

0.25

加拿大

1.69

中国

0.08

美国

0.75

印度

0.19

日本

0.03

②人口与淡水关系──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缺水(尤其是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枯竭的现象。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很丰富。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之后,位居世界第六位。)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了解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估计方法等。我们应重点了解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同时还应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情况,认识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两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1.3 环境人口容量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产生背景:世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2.概念

3.制约因素: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合理容量

悲观者观点:人多为患

介于中间观点:100亿左右

乐观者观点:容量无限

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左右

高二地理选修1第一单元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高二地理选修1旧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人口数量与环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