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学习 > 高中哲学

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编辑:

2012-11-26

2.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这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原理及方法论: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条件,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过程。

这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

4.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原理及方法论: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深度上逐步地深化认识;从广度上不断地扩展认识;从进程

上将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总是发展的。

这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第六课原理与方法论:(历史唯物论——价值观)

1.社会存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这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这要求我们在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七课原理与方法论:(历史唯物论——人生观)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其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发展。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

用。

其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

种种条件。个人影响社会,社会决定个人。

这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我们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青年学生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及方法论: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和可靠标志,是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应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且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时候要从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既要看到他的物质贡献,又要看到他的精神贡献。

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及方法论: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这要求我们要全面地提高个人素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反对享乐主义。

4.崇高的理想对人生与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

5.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这要求我们应该懂得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同人类的崇高理想、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我国当前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理想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这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根植于现实之中,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7.艰苦奋斗原理及方法论:

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它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这要求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地去奋斗,要把艰苦奋斗美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要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第八课原理与方法论:(认识论)

1.实践具有一定特征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含义: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是一种活动。)

(2)特征: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能动性。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具有目的性。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它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历史性。

这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当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建设活动。

2.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都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2)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即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4)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这要求我们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生产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①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处理社会关系对生产实践的反作用,自觉地处理好社会关系,推动生产实践的不断进步。

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及科学理论推动实践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全面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自觉接受正确的认识,抵制错误的认识。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及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指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实践

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

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即相信群众(前提),依靠群众(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目的)。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7.改造主观世界原理及方法论: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所谓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才能转变主观世界,既推动社会进步,也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方法论另解)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8.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这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科学的统一,确立想问题、办事情的正确价值导向,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标签:高中哲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