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古诗词

高中古诗词指导: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编辑:

2012-09-21

a .主语后置。崔颖《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妻姜”, “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b .宾语前置。如: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阴》 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c .主、宾换位。叶梦得《 贺新郎》 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一动一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d .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语序。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或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第一,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 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陆游《昼卧》 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第二,定语挪后。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杜甫《 春夜喜雨》 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e .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崔护《 人面桃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春风”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③ 内容省略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如贾岛的《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④ 意象罗列

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指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例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全部是名词的连缀。

标签:古诗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