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学习 > 古诗词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备考攻略

编辑:

2012-09-1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高考命题的形式来看,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等;有的着眼于诗作中的某个句子,如“指出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某句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何处”等。无论着眼全篇还是某个句子,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这种技法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深刻凸显诗作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代字的多少,可根据分值的多少灵活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如宋代严羽的《江行》: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考场失误分析:

与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类的试题比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类试题,考究失分的原因,其失误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用术语,答不到位。

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术语,作答时缺乏使用。如本来是两种事物的鲜明对比,不用术语“对比”,说成拿什么和什么作比较,这就是不到位。

2.不解内涵,错误使用。

对一些相近的术语,不能明确区分。如把景物描写中的“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统统说成“动静结合”,这就是不解内涵。

3.缺乏分析,轻易套用。

对表达技巧缺乏分析,生套或乱用相关术语。如看到诗歌中有景物描写的句子,不管景与情到底是什么关系,一概都是“借景抒情”。

4.主次不分,分析失重。

没有抓住最典型的表达技巧,而是对诗作中的一小点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答案在高考中或许不会得零分,但绝不会得满分。

5.不顾实际,堆砌术语。

也许是认识到此类题需明确表达技巧,于是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便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罗列一起。

标签:古诗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