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政治 > 高一政治同步练习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期末训练题(含答案)

编辑:

2016-01-12

10.2010年9月,中国车市再现“金九”本色,多家车企销量再创新高。汽车消费依然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一大热点,这说明(  )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②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提高 ③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 ④人们正在超前高消费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并未说明③④;材料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水平正在提高,因而①②即A项切题。

答案:A

11.随着环境污染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下列对绿色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C.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

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盲目从众性

解析: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C正确。A、B、D的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C

12.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伦,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

A.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消费就是爱国

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个人应积极进行贷款消费

解析:题意旨在告诉我们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C项切题。A、B、D三项表述有误,舍去。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材料2:该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图

指标 单位 城市 农村

1985

年 1995

年 2001

年 2010

年 1985

年 1995

年 2001

年 2010

汽车 辆 7 16 24 26 2 6 9 12

电脑 台 23 48 86 96 2 13 21 37

洗衣机 台 24 52 96 108 3 14 51 63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材料1与材料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0分)

解析:本题是图表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按照“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办(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是什么——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这件事的依据(教材理论知识根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必要性(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等。

答案:(1)①材料1反映了该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年以来不断增长,但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大于农村,导致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②材料2反映了该市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电脑、汽车、洗衣机拥有量1985年以来不断增加,但该市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存在较大差距。(每小点4分)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越大(或者答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也可)。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市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电脑、汽车、洗衣机拥有量不断增加。但该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接导致该市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存在较大差距。(10分)

14.(22分)材料1:不法商人经常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算了。

材料2: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营销策略中出现失误。市场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现状、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12分)

(2)从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如何做?(10分)

解析:回答第(1)问,关键是要准确定位材料中所述的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对应哪种消费心理。不法商人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不健康心理,如盲目从众心理、过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回答第(2)问,要注意审题,设问要求回答企业应如何做,学生可从企业的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①盲目从众心理: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②过分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每小点4分)

(2)①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②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每小点5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期末训练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上册政治神奇的货币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5—2016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巩固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