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伊索寓言知识点

编辑:

2016-03-23

六、练习题之五,示例。

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讲根据,讲理由。讲理由好像很难,其实并不难,其中包括运用我们熟悉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的复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明自己的理由。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示例: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七、写作指要

1.写法指导

本文一大特色就是作者对九个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所谓"翻案"就是一种逆向求异的思维方式。顺向思维,是在前人的认识或在一般人的观点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而求新、求深;逆向求异则完全不同,它不走常规之路不落俗,而是从题目着眼,或从一般人所已了解的观点、说法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背道而驰"地去确立主题,以表达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

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具体作法:

①反义思考:这里的义是指作文题的某些词语的意思。作文题仅依字面之义,作文难免平庸,如在关键字眼前加上不、没有、未必等词,或可大放异彩。

②反意存真:这是一种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立意方法。有些旧传统、旧观念还在影响我们,这些旧的意识决定人们的行为规范,当然难免"不合时宜",故而可以向一些传统观念挑战。

③一事多解:有些事物、事理,从一个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如换一个角度看,也同样有教育意义。

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要注意求"异"不能过了头,要经得起推敲,正确区分精华和糟粕。

2.例文欣赏

评"狗咬耗子"

在工厂里,在校园内,在集市上,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时常可以听到忿忿的指责声:"哼,狗咬耗子!"不仅忿忿,且满脸愠怒,恨恨的样子。我很是不解:狗咬耗子有什么罪?人们为什么对那些咬耗子的狗这么痛恨?

耗子是危害人类的大敌:传播疾病,偷食粮食,破坏建筑,无恶不作。中国有句成语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痛恶之深。这也就更加令人费解:老鼠,既然人人打得,为什么狗就不能咬呢?

在人们心目中,咬耗子似乎不是狗的事,猫咬耗子理所当然,名正言顺。而一旦有的动物(如狗)也插足其间,人们便认为这是做了超出其职权范围的事。于是指责它"多管闲事"。狗受了这不白之冤,也许感到莫名的悲哀--人类意识竟如此可怜,以至到了敌友不分的地步。

自然界中有耗子,人群中也有耗子。他们或者贪污盗窃,徇私舞弊,或者尸位素餐,监守自盗,或者内外勾结,走私贩私。这些社鼠城狐对人类为害之烈,更是耗子所不能比。而一旦当那些正直的人,热心的人,坚持原则的人站出来与这些害虫做斗争的时候,也难免受到"多管闲事"的指责。

然而,人毕竟是人。不畏流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者,还是大有人在。你看吧;在错误路线出现的时候,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总是挺身而出。正是因为有这些"多管闲事"的人,人民的生命财产才免受威胁,犯罪分子才不敢猖獗,落难的儿童才得以被及时抢救。如果大家都不愿"多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风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可见,"狗咬耗子"并非坏事。这是一种疾恶的如仇的正义之举,是有主人翁责任感的表现。每一个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中国人,对于那些祸国的"耗子"不仅要"咬",而且要"咬"住不放。管那些苟安者说什么"多管闲事"!

八、拓展阅读

读《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写成已有两千多年了,今人读来犹不觉乏味。一则寓言讲一个故事,说明一则道理,方法简单,点子高明。唯一的缺憾乃在它的老。倘若书本身和书的内容一样古老,我们也许还顾念着古人的"历史局限性",设身处地地读这本书。不幸的只是这书的纸张,油墨无一不是同用来印琼瑶小说的有亲戚关系,因此我们捧着书自然而然地要发挥现代人好挑剔的长处。对于书中的幼稚见解,我们自可嗤之以鼻,对于书中意犹未尽者,我们还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总之要使之符合我们现代人刁蛮任性的口味才好。

燕子和鸟类的故事:燕子看到寄生抽芽,预知鸟类将有大难临头,于是怂恿其它鸟类一起投降人类。其它鸟类不听,结果被人捉去吃。燕子独自去请求保护,人类则允许它和人类住在一起,安稳地做窝。伊索当然是欣赏燕子有先见之明,可是他想来不知道燕窝是东南亚人的口福。

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北风和太阳比谁的威力大,看谁能剥去行人的衣裳,那会儿北风输了,可现在他再和太阳比一场,就不至如此。隆冬季节小姐们照样能穿着超短裙,美丽"冻人"。男孩们为了更明显地表示自己cool,温度骤降时也只穿两件。

母亲和她的女儿们的故事:某妇人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种菜人,另一个嫁给陶工,女儿回娘家,嫁给种菜人的要母亲为她祈雨,嫁给陶工的要母亲为她祈晴。母亲左右为难。故事已有人续过,说是一人看见该妇人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就给她出主意:"何必在下雨天替嫁给陶工的女儿欣喜呀!"这个故事简直成了"逆向思维"的经典例证了。

医生和病人的故事:一个医生给人治病,病人死了,他对送殡的说:"这人如果戒了酒,灌了肠,就不会死了。"别人怪他没在死者生如是规劝他。其实别人没搞懂这个医生的手腕。假如早点将病人治好,他是断然吃亏的,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治好病人,只希望他能半死不活地拖久点,自己的腰包也会鼓起来。医生也是一种屠夫,还有这一面的意义。

种菜人和狗的故事:种菜人的狗掉到井里,种菜人下去捞它,狗以为主人下来是要把它按到水里,就咬了他一口。伊索谴责狗的忘恩负义,我却同情狗对"落井下石"的惶恐。

狮子和农夫的故事: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农夫叫狮子拔取自己的利爪獠牙,说是会使女孩害怕。狮子情迷心窍,照办了,结果被农夫用棍子打跑了。这结局也许只适于父权至上的古代。不过倘在现代,剁了爪、拔了牙的狮子,女孩子也是决计不会爱的。女孩见到狮子会说:"你可爱的地方全丢了,暴力、残忍、冷酷都不复存在。和你相比,我宁愿嫁给一只有牙齿的鳄鱼。"

狮子和狐狸的故事:狮子老了,不能凭力气获得食物,于是钻进山洞,把前来探望的野兽捉来吃。狐狸走来,远远地站在洞外。狮子问它为什么不进洞,狐狸说:"假如我没发现进去的足迹有许多,出来的却一个也没有,我也会进洞的。"伊索认为聪明的人根据迹象预见到危险,就能躲开危险。然而如果这只狮子多张一个心眼,用吃剩的兽爪伪造几排出洞的足迹,并最后将这只聪明的狐狸吃掉,我们就会多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危险来临前往往是无迹可寻的。

狮子、驴和狐狸的故事:狮子、驴和狐狸一起去打猎,抓了很多野兽。狮子叫驴给他们分,驴把猎物三等分。狮子大怒,吃了驴,又叫狐狸分。狐狸把猎物堆到一块儿,只给自己留一点点。狮子问是谁叫它这样分的,狐狸回答:"驴的灾难。"伊索说我们应当从邻人的不幸中吸取教训。这故事显然还没有完,凭我的理解,结局理当如此:狮子勃然大怒:"你打算把我撑死啊!"扑上去,把狐狸也吃了,然后从容不迫地享受全部猎物。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驮神像的驴的故事:有个人把神像放在驴背,赶着驴进城。路人看见神像,纷纷下拜。驴以为大家拜它,开心的欢蹦乱跳,被赶驴人很打一顿。赶驴人骂道:"坏东西,人们拜倒在驴面前的时候还早着呢!"以驴的脾性它不会醒悟,除了记着那顿打而不敢再乱蹦乱跳外,它的自我感觉依然良好,人们虽不是拜它,但到底是拜在它的面前。人也如此,有时明知自己不是受崇拜的料,但站在伟人跟前,自己也仿佛成了伟人。这种精神迷障,不是用事实可以戳得穿的。

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伊索寓言知识点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一语文知识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集锦

2016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