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秋水》

编辑:sx_gaohm

2015-12-0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

2.《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庄子》中有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匠石运斤》、《庖丁解牛》等等。

二、词语解释

(1)实词

1两涘(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岸)之间 ...

2不见水端(尽头) .

3河伯始(才)旋(掉转)其面目 ..

4始(开始)吾弗(不)信 ..

5今(现在)我睹(看到)子(您)之难穷也 ...

6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 .

7笃(限制)于时(季节)也 ..

8束(束缚)于教也 .

9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 ..

10尔将可与(参与)语大理矣 .

11不知何时止(停息)而不盈 .

12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流尽) ..

13水旱不知(觉,影响) .

14此其过(超过)江河之流 .

15不可为量数(计算) .

1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认为......多,夸耀)者 .

17犹(好像)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

18方(正)存(存念)乎见少 ..

19不似豪末(末梢)之在于马体乎? .

20不似尔向(先前)之自多于水乎? .

21望洋(??的样子)向若而叹曰 .

22泾(直流的水)流之大 .

(2)古今异义

1百川灌河 ( 特指黄河 ) .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专通某种学问) ..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原地区) ..

(3)通假字

1 不辩牛马 (“辩”同 “辨”,辨识。) .

2拘于虚也 (“虚”通"墟",所居之所) .

3人卒九州 (”卒”同”萃”,聚集。) .

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

(4)虚词

1于是焉(语气词,相当于“乎”,无义) .

2河伯欣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自喜 .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认为) .

4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介词,凭) .

5伯夷辞之以为名(连词,来) .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助词,的) .

7野语有之曰(代词,这样的话) .

8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

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助词,取独) .

10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 .

11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连词,表并列) .

12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然而) .

13于是焉(介词,在) .

14至于北海(介词,到) .

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 .

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介词,介入对象,不译) .

17莫大于海(介词,比) .

18今尔出于崖涘(介词,从) .

19方存乎见少(相当于“于”,介词,在) .

20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语助词,表反诘) .

三、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节) .

2顺流而东行 ( 名词做状语, 向东) .

3今我睹子之穷也 (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 .

4东面而视 ( 东, 名词做状语, 向东) ( 面,名词作动词, 面对) ..

5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少、轻,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

闻,动词用作名词,见闻)

6不可为量数(名词做状语,用量器。) .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形容词做动词,以为多。)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