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上册诗经课后练习

编辑:

2014-10-13

将(qiang):愿,请。         愆期:耽误、拖延日期。

垝垣:破颓的墙。           复关:地点。本文借指“在复关的那个人”。

贿:财物,嫁妆。           咎:灾祸。

无与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耽,沉溺。 陨:飘落。

爽:差错。              夙:早上。

不思其反:没想到你会变心。      总角:指未成年男女

德:心意、情意。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他的品行变化无常。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猃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我行不来(lài):无人慰问。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雨(yù)雪霏霏:下雪。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5.通假字:

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息。)

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岁亦莫止   (“莫”通“暮”,文中指年末。)

彼尔维何   (“尔”通“廾尔”,花盛开的样子。)

猃狁孔棘   (“棘”通“急”,危急。)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剖析: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剖析:此句在内容上用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剖析: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二、重点语段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剖析: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

同      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      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2.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剖析:此段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3.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曰戒,玁狁孔棘。

剖析: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结构简析

(一)《氓》的结构

1.《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第3-5章):追述婚后生活。

①层(第3-4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②层(第5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三部分(第6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也可依据情感历程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初识,缠绵之情。

第二部分(第2章):允婚,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3章):弃妇,怨恨之情。

第四部分(第4章):婚后,奉献之情。

第五部分(第5章):背弃,痛悔之情。

第六部分(第6章):诀别,悲愤之情。

(二)《采薇》的结构

1.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章):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

第二部分(4-5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

第三部分(6章)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2.根据时间顺序也可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第一部分(第1-5章)写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6章)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

3. 根据内容也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部分(第2-3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第三部分(第4-5章),直接写战事。

第四部分(第6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主旨浅探

关于《氓》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士”之变心说。“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一斑。?

(2)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3)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

(4)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5)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关于《采薇》的主题有如下表述:

1通过一个服役士兵在归家途中追思艰苦的戍边生活,流露出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情,反映了被压迫者的思想情绪。

2.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2语文上册诗经课后练习,供大家参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