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2015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同步训练

编辑:

2015-08-11

答:

10.“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答:

三、一法一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鉴赏、评价、探究的前提。所谓“信息”,在新闻中指最具价值的动态事件;在访谈中指访谈对象的观点、理念、相关事件;在调查报告中指调查所取得的事实和结论;在人物传记中指传主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以及相关事实;在科普文章中指主要观点及相关文句。所谓“筛选”,是搜索、辨别、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有关信息。所谓“整合”,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使之符合题目要求。要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关键是理清文段结构。另外,文本的标题、注释,甚至作者,都提供着一定的信息,在阅读中不能忽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样”指代什么?要找准信息,一是明确“这样”指代的内容在上文,二是理清上文有关段落的结构。从上文“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及其后面的转折句可知,相关信息在该句前面两段和该句所在段。归纳要点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在其他多个领域都有独到深刻的发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解、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惟有黄侃进出学校,常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溅泥。课后天晴,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1.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答:

答案

1.B 2.A 3.B 4.B 5.C 6.B 7.“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忌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说明了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8.这个对照说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9.“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10.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11.(1)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术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2)(举例)a.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b.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c.学术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2015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通用版201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2015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新课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