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附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4-2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下册,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荒谬        残骇         敕造         五彩班斓

B.寒喧        夙愿         炮烙         朝气篷勃

C.备懒        圾取         畏葸         百无聊赖

D.笑靥        湮没         放诞         碧波荡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对香味文具非常着迷。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香味文具极有可能暗中藏毒,易造成慢性中毒。

B.老张的同学朋友来家里做客,老张指着他八岁的儿子对大家说:“家里有这个‘混世魔王’,一天到晚总不得安生。”

C.《晋书》在取材方面,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不刊之论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D.“超女纪念碑”表现了艺术家的浮躁,他们徜徉在低俗趣味中自鸣得意,打着融合时代的旗号创造一些艺术垃圾。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大风天气下,点火吸烟和乱扔烟头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必须时刻注意烟头、烟灰的处理和火柴、打火机等危险物品的保管。

B.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是“东北三宝”,驰名中外。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等功效。

C.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17日,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x藏北部和青海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

D.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使中国葡萄酒的国际认同度越来越高,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日开幕式上,一瓶张裕百年酒窖干红葡萄酒被联合国收藏。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王无罪岁                            归咎,归罪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清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没有用来……的(办法)

C.蒙故业,因遗策                      继承

追亡逐北                            北方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吾尝跂而望矣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弃甲曳兵而走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斧斤以时入山林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 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而耻学于师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7.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经典新解

最近有人建议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理由是作品“情感不健康,

文风孱弱病态”,其父横穿铁道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云云。

经典名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记录和表现了一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传递的思想感情代表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反映的社会生活则有相当的典型性。同时,由于任何经典都属于历史的产物,若以今人的眼光来看,思想感情和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合时宜”。其实,我们精读经典作品,也是对文化作比较、评价和选择的积极参与过程,其间有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有传统与当下的冲突。看到经典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就一删了事,虽然既干脆又省事,但照此草率做法,能够逃过被删命运的经典作品,只怕所剩无几了。且不说被认为“过多暴力、血腥”的《水浒传》片段,即使最优秀的经典作品之一《红楼梦》似乎也大可以“宣扬男女早恋”为由将之逐出语文课本。

如何辩证地分析经典,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经典,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课题。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对经典名篇作多样化、比较式的解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然而,时下流行的一些“经典新解”却很成问题。他们的解读背后,贯穿着千篇一律的思路,就是弃文本主干于不顾,抓住一些枝叶大肆渲染,用尖刻的言辞、戏剧性的逆转思维、耸人听闻的价值判断来哗众取宠。他们不是把文本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公正客观地指出其局限,而是借反思的名义,把经典文本从其所对应的特定语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作品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情境、作者当时面临的普遍社会问题,或者被歪曲,或者被遮蔽。就《背影》来说,传统社会里那种严父形象向慈父形象的转换,那种父子关系的另一面,以及在一个社会动荡、家庭变故的环境里,“背影”这一特定画面引发的复杂情感,都在作者笔下生动地呈现出来。如果无视作品的这些主体内容,一味纠缠于其父横穿铁道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个大男人过多流泪其感情是否健康之类,这样的“新解”与儿戏也就没有两样了。

把自己个人的局部经验夸大为普遍的经验,并从中引出一种价值取向来衡量一切、评判一切,号称“辩证思维”,其实是十足的机械思维。说到底,这是当前社会上涌动的一种极端个人主义思维方式、极端自我中心价值表现的曲折反映。如同他们无法全面判断经典文本的历史语境一样,他们也无法深刻反省自身的思想状态,无法理性地看待自己,所以主观片面性始终以一种张扬个性的幻觉浮现在他们眼前心头,进而他们自我感觉良好,陶醉于自己是不同凡响的“思想者”的错觉中。

(选自2010年7月6日《文汇报》,有删节)

8. 下列关于经典名篇及其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经典名篇虽然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代表着社会价值的取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典型。

B.我们应该看到,经典名篇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就连《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作品也不可避免。

C.阅读经典名篇应进行多样化的解读,所有在思想和思想的碰撞,传统与当下的冲突中产生的新解都应当受到鼓励。

D.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不应只是简单的接受、吸收,对其蕴含的文化进行比较、评价和选择的积极参与也很重要。

9.下列对文中关于《背影》及其解读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指责《背影》“情感不健康,文风孱弱病态”,是因为他们脱离了文本所对应的特定语境,忽视了时代背景对情感和文风的影响。

B.将《背影》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公正客观地指出其局限是可以的,但不能因这种局限而将它逐出中学语文教材。

C.《背影》里其父横穿铁道是否违反交通规则、一个大男人过多流泪其感情是否健康,这些只是文本的枝叶问题。

D.在一个社会动荡、家庭变故的环境里,《背影》中所表现的父子关系的另一面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10. 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某些“经典新解”以尖刻的言辞、戏剧性的逆转思维等方式哗众取宠,歪曲或遮蔽作者当时所面临的普遍社会问题。

B.某些解读经典的人,因其极端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无法深刻反省自身的思想状态,常常陶醉在张扬个性的幻觉中。

C.解读经典时,夸大个人的局部经验,并从中引出一种价值取向,以此来衡量评判一切,这是机械思维的表现。

D.辩证地分析经典,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经典,不仅要抓住文本主干进行多样化的解读,更要抓住文本的枝叶大肆渲染。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原君非之                         非:反对

B.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

C.方假贷服具                         假:借助

D.辟阳侯以为倍己                     倍:背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