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声声慢导学案

编辑:sx_fuxh

2013-05-09

【摘要】“高一语文声声慢导学案”通过学习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了解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⒉了解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过程与方法 ⒈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⒉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⒊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⒉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学重点 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教学难点 ⒈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⒉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声声慢》是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作者和本单元选取的柳永同属婉约派,本单元同时选取了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编者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风格。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其语言也独具特色,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活动,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风韵天然,特别是叠词的连用,更是千古创格。因此,通过诵读体验、语言品味、文本研习,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语言的凄美,认识词中意象的特定内涵,应该能够逐渐走近李清照,并初步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教法设计 ①首先是诵读法。诗词教学,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不可取。能有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可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②“情境法”教学。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③比较法。通过与相关的诗文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④“评点法”。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把阅读所得所感所疑都评点在书眉页侧,“在只言片语中立论”。教师充分参与学生评点过程,既作为读者教者,又作为学生评点过程的欣赏者鼓励者。作为读者,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作为教者,时时指导、点拨学生,把学生都放在心里;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要蹲下来看孩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研读评点过程,学生是一篇作品的真正的再创造者,解读评点也必然是多元的多角度的,不应轻率地为评点设“界”,参与、体验评点的过程重于所获得的结论。

学法指导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个个喜欢宋词,个个迷恋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②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朱淑真,薜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亲睐的女子。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她的美丽沧桑,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精彩的篇章。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诵读•感悟

㈠回顾背景•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

《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李清照之后,也再没有第二个女诗人到达她的高度。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曾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正宗第一:明徐士俊说:“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

⊙婉约宗主:沈谦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博家之祖: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有《打马图经》等作品。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

⊙三瘦——李词中三处写瘦的句子被人称绝而得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