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

历史高一下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堂检测题2016

编辑:sx_gaohm

2016-03-08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精品小编准备了历史高一下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堂检测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1897年,晚清状元陆润庠筹在苏州建的苏纶纱厂正式投产。苏伦纱厂兴建的有利条件是(   )

A.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苏州的商品经济相对发展较快,棉纱市场较好

D.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897年,D项是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答案】D

2.在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有一个张謇纪念馆。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群众30多万人次。人们纪念张謇,是因为他(    )

①热忱倡导“实业救国”             ②创办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20多个企业

③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张謇在经济上主张“实业救国”,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是立宪派。

【答案】A

3.从1820年开始到辛亥革命之前这一段时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降低6%,但是,在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虽然很低,但是扭转了负增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②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国内工商业

③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④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开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题干中涉及的时间是辛亥革命后十年,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开始的。

【答案】D

4.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893年到1920年中国工矿产品出口有较大增长

B.机器开采和机制产品增长明显

C.当时中国工业制成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

D.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工矿业生产

【解析】虽然机器开采和机制产品增长明显,但是当时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仍以手工制品为主,说明工业制成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

【答案】C

5.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但张謇最终建立起来却是以轻纺工业为核心的企业群。此材料反映了(   )

A.轻纺工业投资较小,生产周期短,能较快地获得利益

B.张謇关注民生

C.张謇对兴办钢铁厂不感兴趣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解析】张謇认为发展实业的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说明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之所以钢铁工业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列强不支持,缺乏钢铁工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

【答案】C

6.《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由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日本、美国在一战时期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日本、美国在一战时期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D.欧洲列强在一战后卷土重来,重新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材料并未列出欧洲列强的有关数据,A、D项错误;材料未列出输华资本的数据,C项错误。

【答案】B

7.某班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问题时,有下列发言,他们的发言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A.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B.辛亥革命后开始出现的“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出现

C.民族工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

D.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三重压迫,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解析】“实业救国”思潮是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

【答案】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