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编辑:

2013-11-12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担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沈琪译 选自《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 》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之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 (节录))

材料三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一一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四 “新政”出台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实施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其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许多人不承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一一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我国目前形势所迫”指的是什么? (2分)罗斯福解决“急迫形势”的口号是什么? (1分)

(2)据材料二,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4分)其核心措施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三,说一说作者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 (2分)材料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2分)

(4)据材料四,指出作者对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持怎样的认识? (2分)

32、(11分)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5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江苏(含上海)155 浙江42 广东33 陕西3

直隶(含京津)455 山东31 福建3 广西1

其他各省3 奉天19 湖北19 甘肃1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手工产品 机器产品

1893 81.8 2.6

1930 30.6 19.7

材料四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五 日军炸毁著名民族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⑵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4分)

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6分)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1—5 ACCAC 6—10 CBDAD 11—15 BBBAC

16-20 CBDBB 21—25 CBBDC 26—30 DDADD

31、

(1)指: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口号:“新政”。

(2)内容;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③ 调整农业生产;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2分) 核心:产业复兴法(或工业复兴法)。(2分)

(3)评价:过大于功论。(2分)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2分)

(4)罗斯福“新政”不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导的产物,两者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2分)

32:(11分)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分)

(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2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

33、

⑴特点:发展迅速,但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2分)

⑵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定新约、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4分)

⑶因素:帝国主义侵略1分

原因: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想

等因素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4分)

特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加之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因而呈现畸形发展的(3分)

(4)只有推翻帝国主义(1分)

认识:,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2分

【总结】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在高一大家要打好基础哦。祝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整理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练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