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

高中高一年级上学期寒假历史试题

编辑:sx_gaohm

2016-02-07

历史是延伸的。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上学期寒假历史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没。“大跃进”时期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以股息发放工资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股金证”“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说明B项错误;C项中贷款与图片中的“股金证”说法不一致,C项错误。

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C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3~1958年间,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八大”的正确经济决策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上升态势,而改造后期、“八大”以后出现的急躁冒进使得经济的发展出现回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B;1959~1964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思想、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使得经济发展持续下降,“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对“左”倾思想的纠正,使得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符合这一特点的是C;1970~1975年,“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使得经济不断下滑。1973年周思来着手恢复、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使得经济发展出现两个高潮,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1979~1984年,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发展阶段,符合这一特征的是D。

3.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选D。四个选项均始于出现峰值的1958年,但A、B、C三项均属于宏观政策;一方面不构成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与能耗关系不大。“大跃进”以大炼钢铁、高指标为标志,直接导致“单位GDP能耗”达到峰值,故选D。

4.(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解析:选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0~1965年”,这一时期国家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由此排除B、C、D三项。

5.(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解析:选A。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在当时”等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知识可知,1960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党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

6.(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解析:选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形态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即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择B项。

7.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解析:选A。建国初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材料中显示“一五”期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A项符合题意;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8.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解析:选D。材料说明农村经历了由小农经济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变化,即由个体小农经济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再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其实质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其中最晚的人民公社开始于1958年,由此排除A项;这首山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没有认识到集体化运动是政府组织的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9.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3.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