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本2016

编辑:

2016-02-07

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本

1.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封建”即分封制(“封邦建国”),这样可以排除A、C;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周朝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实行分封制,显示了周人在政治上的气魄,这是对周人实行分封制的肯定,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获取周人开创分封制的信息,D错。答案B。

2.B 宗法制是在同姓同宗的人群中实行的,虽有大宗小宗之分,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恒的,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同姓一家亲”的传统;宗法制具有凝聚族群人心、促进族群团结的作用。“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正是在“同姓一家亲”思想指导下,陈姓人的自觉行为。由题干中“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排除A、D,陈氏祠堂为传统的中式建筑,排除D。答案B。

3.B 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

4.B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建筑设置都清晰明确,体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除A,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现“法祖”,排除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的提出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排除D。

5.C 材料对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就是防止地方势力庞大造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选择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B项与回避制度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答案C。

6.C 从材料明朝总督与巡抚仅为军事长官,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可知明代地方官员是相互牵制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B、D项均与题干主题无关。答案C。

7.B 本题考查古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城邦的最大特点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治,再根据材料信息“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等可知应选择B。C、D是古希腊民主制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8.C 引文的意思是: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希腊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不属于公民范围,因此排除B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没有体现雅典公民的权力。答案C。

9.D 材料中十个人或十万人的城邦都是不符合希腊的情况的,因为人太少或太多都不行,原因在于希腊的国情。答案D。

10.D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材料中“不必僵硬地……”“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为主要信息,D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概括。答案D。

11.A 用排除法,B、C、D项都与罗马帝国或罗马法不符合。答案A。

12.C A过于绝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B虽与材料相符,但没有体现作者的用意;材料的核心是“财产”,C正确体现了作者的用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财产与自由的关系,D错。答案C。

13.(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在边境设立藩镇;元朝实行行省制。(5分)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2)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2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唐朝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集权;(2分)藩镇割据是导致唐亡的重要原因。(2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2分)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2分)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2分)

14.信息1: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3分)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3分)

信息2: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3分)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3分)

15.(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2分)

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2分)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2分)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2分)主要区别: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2分)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2分)

(3)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2分)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2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2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历史上学期寒假作业本,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第一学期高一寒假历史试卷(有答案) 

2016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试卷及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