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调研试题

编辑:

2016-03-01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解连环•孤雁

[明]张炎①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②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②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22.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2分)

23.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4.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2)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选读》)

(5)银瓶乍破水浆迸,              ,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父母在,不按揭。”

在年轻人房贷首付超过六成要靠父母帮助的当下,有人适时地提出这条新时代格言。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语 文参 考 答 案

1.答案:C。A好逸恶劳(wù)   B妩媚(wǔ)   D轻蔑(miè)

2.答案:A。B 作派——做派 C联锁——连锁D变换莫测——变幻莫测

3.答案:C。

A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B鸡零狗碎: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

C吃独食:有东西自己一个人吃,不给别人;比喻独占利益,不让别人分享。

D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暗带些许贬义)

4.答案:A

B项语序有误,应将“毛粗而长”放在“灰褐色”前。

C项成分缺失,在“重温”前加上“我”。

D项杂糅,去掉“所在”二字。

5.参考答案:船中人急切地挥动船桨,想要绕出重重的藕花。就在这时,藕花从中突然窜起了一群受惊的鸥鹭,急急地拍动翅膀飞远了。

6.参考答案:亚运会身材臃肿需瘦身,亚洲特色仍将保持。

7.参考答案:

①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

②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啊!

8.答案:D “屈原的确是一个爱国者”不当。

9.答案:A.作者推崇的是“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

10.参考答案:章培恒、骆玉明对屈原的分析认为,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也就是说,屈原有美好的政治主张,但参加政治活动时表过于理想化、情感化和自信,缺少周旋能力,难于与环境协调。这一切,在造成人生悲剧的同时也造就了优秀文学。而作者认为,屈原所承受的各种磨练,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在作者看来,屈原之所以成为了一个第一等的诗人,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诸多磨难。

11.答案:政治失意,造成了屈原的人生悲剧,却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对所处的环境与个体的政治命运无能为力,但他选择了投江这样一种祭祀仪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自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皈依。在这个意义上,自沉汨罗江是屈原作为生命句号的最好的方式。而这一方式的选择,更成就了诗人的伟大。

12.参考答案: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我”莫名地被人强行拖去见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将死的“朋友”,并为已死的他守灵。

13.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写“我”在床上挖眼垢搔痒,表明在故事发生的时刻,“我”正处在无聊而平静的状态之中,为后文写彪形大汉突然闯入,“我”被拉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葬礼上做铺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给全文创设了荒诞的叙事基调。

14.参考答案:①虽然“我”根本不认识这个所谓的朋友,但是迫于彪形大汉的压力,为避免受到伤害,“我”决定放弃反抗,跟着彪形大汉去看那个“快要死了的朋友”。②参考答案: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西北风风势之大,暗示了“我”的身不由己。

15.参考答案:卡夫卡的《骑桶者》通过写主人公骑着木桶去借煤遭拒,最后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起,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的故事。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深刻思考了人与社会的不通融性这一主题。

余华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显示出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与诡异,小说主人公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步步退让,以致最后被人强行拖去为一个素不相识“朋友”守灵,并去充当死者母亲的孝子。荒诞不经的行为道出了一种心理体验的真实,即人生在世的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的尴尬境遇。

两部作品都是在虚构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以荒诞来再现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的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

16.参考答案:“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做标题更为合适。以“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便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小说荒诞情节的推进,放在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背景之下,使得小说的荒诞意味更为浓重。而以“我的朋友”为题,则适合写人物为主的作品,显然与本文的旨意不符。

17.答案:A  数:列举(数吕师猛叔侄为逆)

18.答案:C 连词,就

A以:凭借……的身份;因为   B者:用在列举人名后,类于“这些人”;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D于:在;向

19.答案:D陈汝言并非战败,而是所干的坏事败露。

20.答案: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1.(1)答案: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2)答案: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

22.参考答案: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3.参考答案: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24.参考答案:孔子将自己直接系于文王之后,以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自居,将之视为是受命于天的一种责任,并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在他晚年的哀叹中,虽然饱含了理想不得以实现而年老体衰的悲凉,却鲜明反映了他对周礼的无限思慕与尊崇。

25.答案: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5)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26.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按照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于谦死后,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陈汝言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

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3月调研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三语文试题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2016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