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2届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编辑:sx_haody

2013-11-25

【摘要】进入了高三的学习,就真正的进入了复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多做题,多练手,这样高考才不会生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恪守(kè)     形骸(hái)     炮烙(pào)    丢三落四(là)

B.胡诌(chǔ)    回溯(sù)      谙熟(ān)     溘然长逝(kè)

C.踉跄(qiànɡ)  寒伧(chen)    名姝(zhū)    姹紫嫣红(chà)

D.勾当(ɡòu)    感喟(kuì)       木讷(nè)     量体裁衣(lià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新年伊始,中央一再号召各级党组织务真求实,让广大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营销传播的种种既有理论,往往被我们奉为清规戒律,轻易不敢撼动。但是,曾经正确的未必永远正确,过去有效的未必长久适用。

C.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D.去年三月,美国悍然发动了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伊拉克战争,老百姓形象而戏谑地称美国人是“高射炮打蚊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不但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也违犯了美国政府在G20金融峰会上的有关承诺,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东周之鄙人也           B.奚以谓吾明王也

C.诚有之乎                   D.名显诸侯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能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太 史 公 曰 苏 秦 兄 弟 三 人 皆 游 说 诸 侯 以 显 名 其 术 长 于 权 变 而 苏 秦 以 反 间 死 天 下 共 笑 之 然 世 言 苏 秦 多 异 时 事 有 类 之 者 皆 附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古代传记文学

①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②《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③《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

④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被后人称之为“传记文学”的首先是《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从班固开始,他在有意识地把“历史”与“文学”分开。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汉书》无疑是更完美、更系统、更周密了;但从文学角度讲,《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但《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因此,《汉书》作为一部“正史”,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

⑤从传记发展的历史上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汉书》的“史学”品格超过了《史记》。

B.《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C.因为“史传”文学逐渐衰落,所以其他形式的传记作品兴盛起来。

D.《后汉书》《三国志》的文学品格在历朝正史中是比较高的。

E.《汉书》的文学水平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远不如《史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