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调研检测试卷

编辑:sx_liuyx

2013-10-17

【摘要】高三的同学们在马上要迎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为了提高大家的解题能力,精品学习网准备了一些跟月考有关的例题,下面是“高三历史10月月考调研检测试卷”欢迎同学们参考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内朝外朝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体制 D.三公九卿制

4.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 隋朝、唐朝、南宋 B. 唐朝、北宋、明朝

C. 隋朝、唐朝、明朝 D. 隋朝、唐朝、北宋

5.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6、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7.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 D.壮大工商业奴束主的力量

8.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9.学者蒋劲松把议会的职能归为两方面:为选民办事和担当国家论坛。其中,担当国家论坛的职能来源于

A.雅典公民大会的辩论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

C.罗马的辩护人制度 D.《大宪章》对英王权力的限制

10.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其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世袭制被彻底废除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统治地位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统治地位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D.世袭制被彻底废除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11.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在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A.实行邦联制,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管理 B.保留奴隶制,造成南北方日渐对立

C.实行联邦制,确立了联邦至上的原则 D.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13.施雪华在《论西方国家资本形式与政治形式的关系》一文中指出:自由资本选择了议会分权民主政治,而垄断资本偏爱行政集权民主政治。近代史上,可以分别为其观点提供最有力证据的国家是

A.英国 美国 B.法国 日本 C.日本 德国 D.英国 德国

14.古代雅典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把多数人确认为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这种做法所体现的精神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一原则最为相似

A.执政为民    B.以人为本? C.民主集中    D.权力制衡?

15.2009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被恶搞的“小丑像”充斥洛杉矶。其像满脸被涂成白色,仍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种族主义信息。在美国历史上体现种族主义倾向的是

A.独立宣言 B.邦联的成立 C.1787年宪法 D.“驴象之争”

16.每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时候,都要把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北侧正中央,他与毛泽东对视前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的人们,见右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17.环球网曾登载美国外交官的一篇文章指出,经过千秋万代孕育的“落叶归根”这种浓烈的家乡情结,使得中国人成不了殖民者。孕育“落叶归根”这种乡情的因素有

①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 ②宗法制的推行

③“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家庭伦理观念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赶走帝国主义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民权

C.必须立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民生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19.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20.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22.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3.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24.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补课”、“起点”的含义应该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明确反封建 实现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斗争

C.彻底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D.宣传民主科学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5.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