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习法之对比法详题分析

编辑:sx_wangha

2012-06-06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局部与整体、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前后联系、中外对比,从中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这有利于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通过前后联系、中外比较,培养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现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为例,谈一谈历史学习中的对比法。

试题设计1: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当时的西欧与同期的中国来说,“现实的黑暗”主要指

A.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奴隶社会的腐朽统治

B.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

C.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D.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统治

一、背景方面

1.政治背景

相似点:明末清初,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与专制主义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7、18世纪的欧洲,也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败时期,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人们处于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思想受到严重束缚。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中西方的进步思想家都力求打破封建专制主义的牢笼,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反专制、求平等的意识日益强烈。于是,中国有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责骂;有了“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呼吁。与此相似,西方有了对天主教会的谴责,说它是“迷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有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主张。中西方的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都是封建专制政府的黑暗统治。

不同点:明末清初,尽管统治腐朽,但封建势力依旧顽固而强势。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并掌控了内阁,大大加强了皇权。清朝时期,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一切军国大事取决于皇帝,君主专制也达到顶峰。另外,明清时期,实行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势力依然强大。这一社会环境下,多数知识分子“埋首于故纸堆”,很少过问政治,不敢提出也不敢宣传进步思想。在高压统治的社会背景下,反专制的进步思想难于发展、传播,注定它不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同期的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天主教势力与封建制度已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也有所解放,加上封建王权逐步衰落,旧势力相对薄弱,使得启蒙思想传播、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其受到的阻力较小、发展条件较为成熟。

2.经济背景

相似点: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带产生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并逐步发展。但这种新兴的生产方式深受封建专制的压制。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同样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中西方的进步思想家,都希望打破封建专制政府的束缚,力求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于是,出现了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

不同点: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发只是在局部地区、部分行业,就全国整体而言,传统的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要地位。在封建政府种种的限制之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势力弱小。因此,进步思想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条件、阶级条件,难于在顽固的旧势力压制下发展、壮大。而同期的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势力较为强大。这就为启蒙思想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于是,启蒙思想不断发展、繁荣并得以广泛的传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试题1中的“现实的黑暗”,在指中国与西欧都是指封建统治的腐朽,也正是反封建、反专制的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试题设计2:中国的唐甄与法国的卢梭在思想主张上的不同之处是

A.为新社会的形成设计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二、内容方面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