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化学 > 高三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编辑:sx_xingt

2013-04-03

【摘要】欢迎来到高三化学教案栏目,此栏目中汇集了大量有关化学的教案,在此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学习或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第1课时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基准(N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的质量为12g。同理可推出1 mol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 ;n =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1 mol Ne含有6.02×1024个电子

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的叙述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所以B的叙述是对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 mol Ne也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

答案:AC

【例2】(2010福建卷)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18 中含有 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 个单质分子

C.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D.含 个 的 溶解于1L水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本题考察阿弗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

A 18 正好是0.5mol,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为1

B 空气是混合物

C 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1molCl2 就只转移1 的电子

D 所得溶液中含 个 ,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答案:A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表示符号:Vm

3.单位:L/mol(或L•mol¬-1)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 , 即

6. 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0)。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 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

①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 k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因此,22.4 L是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 mol 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③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间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由此可知,1 mol任何气体在0℃ 、101 kPa条件下的体积与273℃ 、202kPa条件下的体积应相等,都约为22.4L。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2.在25℃,压强为1.01×105 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3.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A

4.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5.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NA

6.标准状况下,11.2L SO3中含1.5NA个氧原子

解析:1、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为0.5mol,其所含原子数为NA。而常温常压(25℃,1.01×105 Pa)下,11.2L氧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其所含原子数必小于NA,故叙述错误。

2、本题叙述错误,分析方法同上。

3、4、5题中的辛烷、四氯化碳、水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液体,第6题中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故都不正确。

第3课时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 T1=T2;P1=P2 ;V1=V2   n1 = n2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1)三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

(2)二反比: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p1/p2=M2/M1。

(3)一连比: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m1/m2=M1/M2=ρ1/ρ2

(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

阿佛加德罗常数考点命题陷阱归类分析

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进行考查。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几点:

1、温度和压强:22.4L/mol是在标准状况(0 ℃,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与22.4L/mol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

2、物质状态:22.4L/mol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如SO3:常温下是固态;水:常温下是液态。戊烷,辛烷常温下是液态等。

3、物质变化: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况。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陷阱。如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4、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Ne:单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如O3)、四原子分子(如P4)等。考生如不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

5、粒子数目: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微粒的数目即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命题者往往通过NA与粒子数目的转换,巧设陷阱。。

【例1】(2010上海卷,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

易错警示: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例2】(2010江苏卷,5)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 的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 键数为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 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 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 ,转移5 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 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例3】(2010广东理综卷,8)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 中含有4 个C-H键

B.1mol• 溶液含有 个

C.1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个NO分子

D.常温常压下,22.4L 中含有 个 分子

解析:每个 中含有4个C-H键,故16g (1mol)中含有4 个C-H键

,A正确;

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知道 的物质的量,故B错;

根据关系式,1mol Cu~2mol NO,故C错;

常温常压下,22.4L 不是1mol。

答案:A

第4课时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混)=

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1×n1%+M2×n2%+……=M1×V1%+M2×V2%+……

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混)=22.4ρ(混)

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的相对密度: =

【例】(山东泰安)已知NH4HCO3 NH3+H2O+CO2↑,则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 倍。

A.26.3 B.13.2 C.19.8 D.无法计算

[解析]假设NH4HCO3为1 mol,则其质量为79 g ,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 mol ,故有:M混合气体=79g/3mol =26.3g/mol;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故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26.3/2 = 13.2倍。

[答案]B

第5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 mol﹒L-1

2.表达式:cB= (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3.难点提示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例】(2010四川理综卷,1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C=1000V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

第6课时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3. 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

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

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

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