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试题

高二下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观题测试题精选

编辑:sx_gaohm

2016-03-07

高中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转化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对他们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观题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

1、(2012高考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答案选①②。【考点定位】物质的同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

2、(2010高考海南卷18)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⑧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解析】哲学上的物质和事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考点定位】物质的概念

考点二:物质、运动与静止

1、(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从题干关键信息“互相抵消”、“保持稳定”,可知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新事物的产生,所以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与题意无关。在互相抵消与保持稳定中,海水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状态基本不变,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

2、(2011高考江苏卷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答案】A  【解析】银幕上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A项正确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2012高考安徽卷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答案】D 【解析】引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项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B项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D项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

2、(2012高考江苏卷28)图中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画面为拆除某某旧居,兴建某某纪念馆)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答案】C 【解析】破旧立新并不是简单的弃旧,而是要在继承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C项应选。A、B、D三项均与题旨不符。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观点不科学;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2010高考全国课标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解析:本题考查了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审设问,首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契机,是美日韩的经验但不是规律。

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的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考点四:物质决定意识

1、(2011高考全国课标卷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意识源于客观事物,排除①。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选②。题中说明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故选D项。

2、(2011高考全国大纲卷3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排除②;不同形式的物质的反应特性不同,③错误。植物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体现了物质的反应特性和普遍联系的观点,①④当选。

3、(2012高考重庆卷38)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 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 920元。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10分)

解析:设问要求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明显差异的依据,属于发散性设问,可以从唯物论和认识论两大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差异,影响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②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考点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2012高考安徽卷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答案】C 【解析】对落叶的看法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C项入选。A、D两项为意识的特点,与题意中“看成音符、悲秋之感”不符合。B项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没有这个特点。

2、(2011高考上海卷5)一直以来,科学界认为生命以磷、碳、氧、氮、氢、硫6种元素为基础而生存,生命体不能将砷元素作为生命结构的组成部分。生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GFAJ1”,在其DNA中磷的位置却可以由砷代替。从哲学的角度讲,这一重大发现说明

A.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可以不断地被人类所认识

B.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C.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D.科学实验是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创造出新的客观规律

【答案】A 【解析】所谓的“新细菌”本来就在自然界中存在,只是人们刚刚发现。因此,材料中的内容说明人可以不断地认识事物的现象、本质与规律。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发现”与B项中的“改造”不一致,B项不选;C、D两项中的观点错误。

3、(2012高考山东卷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解析〗本题以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运用能力。首先要正确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读材料可知,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雷锋的美德可转化为环保意识和志愿者精神,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定位〗必修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等。

考点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2012高考广东卷32)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实践、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也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入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项。

2、(2012高考全国课标卷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与认识有关的知识。①体现了“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入选;②中“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的说法绝对,不选;③错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规律,而“思想动机”属于主观范畴,不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④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选B项。

3、(2010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