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知识点

下学期高二期中必备知识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编辑:

2016-04-14

前者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来者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短暂的霎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一个道”、“一个人道”、“那一个道”、“又一个道”,……一共八、九句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贼人的全部阴谋。两次偷听,一详一略,都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楚,藏头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悬念”。悬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势渐渐蓄起,矛盾冲突步步推向高潮。

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试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冲胸中的无比愤怒。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怒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又简直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和“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划人物性格服务。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下学期高二期中必备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语文高二下学期辛弃疾词两首期中复习要点2016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必备知识点:陈奂生上城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