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语文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登泰山记

编辑:sx_gaohm

2015-12-03

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泰山之阳(山的南面      ),汶水西(  向西 )流;其阴(山的北面    ),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 趁,这里是冒着 的意思  )风雪,历(经过    )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界限,这里指城墙   ),至于( 介词    )泰安。是(这    )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级   ),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沿着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就   )至其巅( 山顶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称作    )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以及     )山巅,崖限(门槛          )当( 横着,阻挡    )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原意是背着,这里是覆盖 的意思   )雪,明烛(照耀    )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着     )雾若带然。

戊申晦(   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尽头   )天云一线异色,须臾(  一会儿      )成五彩;日上( 升起    ),正赤(  纯正的红色  )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    有的人 )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深 红色  )皓(白色   )驳( 杂   )色,而皆若偻( 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完全     )漫(磨灭      )失。僻(偏僻     )不当道者,皆不及( 从后头跟上来      )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 平形的、方形的        ),少圜( 圆形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缝隙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 瀑布溪水      ),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一、句子翻译: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青色的山峰覆盖着白雪,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面的天空。

2、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依稀看见云中几十个像摴蒱一样立在那里的小白点,是远处的山峰。

3、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 的地方是古长城。

4、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汶水、徂徕就像美丽的画,停留在半山腰的 的云雾就像一条飘带似的。

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山路中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级几乎不可登。

6、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山峰) 深红淡白各种颜色红交杂在一起 ,又都像弯腰鞠躬的样子。

二、理解

1.《登泰山记》选自《_《惜抱轩诗文集》作者__姚______,是_清_____代_桐城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方苞、刘大櫆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课文第一节介绍了泰山及日观峰的地理位置;第二至三节写了登泰山的经过;          ;第四节写了  观日出的情景         ;第五节介绍泰山古迹:建筑群和石刻;第六节介绍了    泰山的冬季景色           。

3、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文中能表明这一特征的句子有:①②苍山负雪

①自京师乘风雪                        ;②

4、第四节集中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按照_、时间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   日出前、日将出、日正出、日出后

、        、          和        的不同景色。

5、本文在泰山壮丽景色的描写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6、依据文意,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里是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是近景。

B、“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由近景拉成远景。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得像摴蒱,这里以夸张的手法,反衬出作者站得高,望得远。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先写日上过程,再写日下的海浪,相互烘托,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语文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上册语文学科第五单元跟踪训练《石钟山记》

语文上册高二第六单元跟踪练习《病梅馆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