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2016学年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编辑:

2016-01-21

③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2分)

译文:

(2)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2分)

译文:

(3)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雨中愁。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二句中的“敌”字与“对”字相比较,表达效果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6分)

(1)愿陛下衿愍愚诚,                      ,庶刘侥幸,                        。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

(2)        ,                   ;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                   。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淡之美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一位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

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③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④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

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的,要比画出的,更耐思索。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的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⑥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这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⑦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

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⑧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⑨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⑩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的。做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11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12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18.文章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⑤段中“没画出的,要比画出的,更耐思索”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何理解第⑨段“”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读全文,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淡美”?你如何看待作者的“淡之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2.将下面四个句子改写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单句。(4分)

①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论之一。

②它鲜明地体现了佛教的人文精神。

③也是构成佛教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形态。

④佛教的慈悲理念是奠立在佛教世界观——缘起论的哲学基础上的。

慈悲                                                      。

23.仿照下面文字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字数相同)(4分)

小  溪

从不高声喧哗显示自己

只默默地在崇山峻岭中

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4.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句子,要求句子表达合理、简明。(4分)

某中学学生会向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你对哪些阅感兴趣?调查结果如下:

内  容 认同率

武狭言情 35.1%

娱乐休闲 32.5%

文学历史 15.0%

时事政治 17.4%

(注)每一类内容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1)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请概括说明):                                          。

(2)形成这样的认同意味着                                               。这种状况是否需要改变?请陈述理由                                                 。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象天上的西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 解析: C项,“伛”应读“yǔ”。 答案: C

2、 解析: A项都读“dèng”;B项,“淬”应读“cuì”,“卒”应读“zú”,“猝”应读“cù”,“悴”应读“cuì”;C项,“竿、杆、干”均为“gān”,“旰”应读“gàn”;D项,“媪”应读“ǎo”,“晕”应读“yùn”,“氲”应读“yūn”,“愠”应读“yùn”。 答案: A

3、 解析: A项,“缀”应读“zhuì”,“辍、啜”应读“chuò”,“掇”应读“duō”;B项,“绷脸”的“绷”应读“běng”,“蹦”应读“bèng”,“崩、绷”应读“bēng”;C依次为:“zuō、zhá、zuò、zuó”;D项,“磋、磋”应读“cuō”,“嗟”应读“jiē”,“差”应读“cī”。 答案: C;

4、 解析: B项,“卡”应读“qiǎ”;“龋”应读“qǔ”。答案: B;

5、 解析: B项,“妨”应读“fáng”,“坊”应读“fang”,“妨”应读“fáng”;C项,“载”应读“zài”,“角力”应读“jué”;D项,“混水摸鱼”的“混”同“浑”读“hún”。答案: A

6、 解析: D项,“掉色”应读“shǎi”。答案: D;

二、7 D(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看,ABC三项都是有依据的,D项属于主观推断,原文并无此信息。)   8 D(第一段明确指出“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A项是对两个名词的解说;B项说明了本质——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减少污染的生产;C项概括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D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文中说“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治理“三废”不等同”清洁生产”)    9 A(原文第二段有发展“发展清洁生产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所以A项正确;其余选项的错误也很明显,主要是信息错位,张冠李戴。)   10A(本项推断应该是本语段材料的中心所在,其他各项的推断无因果或必然关系)

三、11、C  12、D  13、D  14、A

四、15.

(1)剑,人往往拿送人或交易他物,难道惟独你保存至今吗?

(2)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剑都还装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

(3)这以后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了侯爵,因犯下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了侯位。

16.(1)这首诗诗人滞留异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该诗第一句借盼家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直抒思乡思亲之情,后三句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空床惨对寒秋,青苔红树在雨中月下凄惨相对而愁,写诗人羁旅生活的寂寥凄冷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2)“敌”字更好。“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凄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除了此意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那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17.(1   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3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18、①衬托、比较  ② 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

19、“画出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象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没有画出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这是从绘画的角度说明“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的。

20、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21、作者围绕观点(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自己的看法)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喜欢浓烈、艳丽、张扬的美也可。

六、

22、慈悲是典立在佛教世界观——缘起论的哲学基础上的、鲜明地体现佛教人文精神的、构成佛教人道主义思想重要形态的核心理论之一。(漏掉一处定语扣1分,语序不当扣1分,有语病扣1分,语句整体不通不给分,扣完为止)

23、瀑布,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无人涉足的禁区,写一首勇于开拓的壮歌。

24、(1)武狭言情和娱乐休闲超过三分之二,文学历史和时事政治不足三分之一。(2)相当多的学生喜欢轻松,不注重学识修养,缺乏时代责任感,需要改变,因为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意对即可)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